题目内容
9.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稀硫酸与金属铁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实验 序号 | 铁的 质量g | 铁的 形态 | C(H2SO4) Mol/L | V(H2SO4) m L | 溶液温度 | 金属消失的时间s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1 | 0.10 | 铁片 | 0.7 | 50 | 20 | 36 | 250 |
2 | 0.10 | 铁片 | 0.8 | 50 | 20 | 35 | 200 |
3 | 0.10 | 铁粉 | 0.8 | 50 | 20 | 36 | 25 |
4 | 0.10 | 铁片 | 1.0 | 50 | 20 | 35 | 125 |
5 | 0.10 | 铁片 | 1.0 | 50 | 35 | 50 | 50 |
(1)实验2和3表明,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影响规律是增大固体物质的表面积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1、2、4(填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反应温度,能体现该影响因素的实验序号是4和5
(4)在实验4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金属消失的时间小于125s,原因是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铜与铁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分析 (1)实验2和3中只有铁的形态不同,其它反应条件完全相同,目的是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满足除了浓度不同外,其它反应条件完全相同,据此进行解答;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本实验中除了条件固体表面积、反应物浓度之外,还探究了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实验4和5之间,只有温度不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滴入硫酸铜溶液后,铁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铁与铜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了反应时间.
解答 解:(1)在实验2和3中,除了铁的形态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固体物质的表面积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4中只有硫酸浓度不同,其它反应条件完全相同,说明实验1、2、4之间是进行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1、2、4;
(3)由表中数据可知,除了条件浓度、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探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实验4和5,只有温度不同,目的为了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反应温度;4和5;
(4)在实验4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铜与铁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金属消失的时间小于125s,
故答案为: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铜与铁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温度、固体表面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 |
B. | 常温常压下,46gNO2与 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A | |
D. | 1L 1 mol•L-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
20.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a>1×10-14 (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水的电离吸热,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 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
(3)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9:11.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SO42-)>c(H+)>c(OH-).
(4)常温下,设某pH值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1.0×10-amol/L,设相同pH值的硫酸铝中水电离出的c(H+)=1.0×10-b mol/L,(a、b都是小于14的正数),那么a、b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a+b=14.
温度/℃ | 25 | T1 | T2 |
水的离子积常数 | 1×10-14 | a | 1×10-12 |
(1)若25<T1<T2,则a>1×10-14 (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水的电离吸热,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
(2)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 mol/L,取该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
(3)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9:11.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SO42-)>c(H+)>c(OH-).
(4)常温下,设某pH值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1.0×10-amol/L,设相同pH值的硫酸铝中水电离出的c(H+)=1.0×10-b mol/L,(a、b都是小于14的正数),那么a、b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a+b=14.
4.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分别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滤、焙烧,得纯碱),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
A. | KHCO3溶解度较大 | B. | KHCO3溶解度较小 | C. | K2CO3溶解度较大 | D. | K2CO3溶解度较小 |
1.有机物大多易挥发,因此许多有机物保存时为避免挥发损失,可加一层水即“水封”,下列有机物可以用“水封法”保存的是( )
A. | 己烷 | B. | CHCl3 | C. | 苯酚 | D. | 酒精 |
18.一定温度下,1mol X和n mol Y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Y(g)?2Z(g)+M(s),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B. | 用M表示此反应速率是0.1 a mol•(L•min)-1 | |
C. | 用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0.1-0.2 a)mol•(L•min)-1 | |
D. | 其他条件不变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lmolX,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