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Ⅰ.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选项字母)
A. 萃取 B. 加热 C. 结晶 D. 分液 E. 过滤 F. 蒸馏
(1)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____。
(2)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____。
(3)分离水和汽油____。
(4)分离 CCl4 (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____。
Ⅱ. 实验室欲用 NaOH 固体来配制 100 mL 0.5 mol·L1 的 NaOH 溶液。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
(2)下列主要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填序号)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③溶液冷却至室温,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容量瓶中;
⑤加水至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在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____。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未等 NaOH 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C.溶解氢氧化钠搅拌时,液体部分溅出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答案】E C D F 100 mL容量瓶 ①③④⑤② B D
【解析】
Ⅰ.(1)泥沙不溶于水;
(2)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
(4)二者沸点不同;
Ⅱ.(1)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选择所用仪器;
(2)根据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实验步骤排序;
(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体积的影响,根据c=分析判断;
Ⅰ.(1)泥沙不溶于食盐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E;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但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C;
(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二者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
Ⅱ.(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药匙等,则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为100mL容量瓶;
(2)由上述分析可知,操作顺序应为:①③④⑤②;
(3)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部分溶质损失,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选项A不符合;
B.未等 NaOH 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则溶液中所加蒸馏水的量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高,选项B符合;
C.溶解氢氧化钠搅拌时,液体部分溅出,溶质部分损失,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选项C不符合;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低,所配溶液浓度偏高,选项D符合;
答案选BD。
【题目】下面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
(1)装置 B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
(2)装置 D 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 D 中Ⅰ、Ⅱ、Ш 处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应是____(填字母编号)。
编号 | Ⅰ | Ⅱ | Ш |
a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碱石灰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b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c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碱石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d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3)设计装置 F 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E中活塞,将装置E 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F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该现象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原因是____。
(4)实验室也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来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16HCl(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①在化学方程式上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
②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
③上述反应中,有126. 4 g 的 KMnO4 参加反应,若将生成的氯气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得到次氯酸钙多少克?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