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T.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Z与T形成的Z2T 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六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满足:Y<Z | |
B. | 氢化物的沸点排序:Y>T>R | |
C.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T<R | |
D. | 由X、R、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中,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能为C或S,由于图示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关系可知R应为C;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应为Na2O、Na2O2,则Y为O,Z为Na;Z与T形成的Z2T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T应为S,Na2S水解呈碱性,可促进水的电离;X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序数最小,应为H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解答 解:短周期主族元素中,R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可能为C或S,由于图示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关系可知R应为C;Y与Z能形成Z2Y、Z2Y2型离子化合物,应为Na2O、Na2O2,则Y为O,Z为Na;Z与T形成的Z2T化合物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T应为S,Na2S水解呈碱性,可促进水的电离;X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序数最小,应为H元素.
A.原子半径O>Na,离子半径O2->Na+,故A错误;
B.Y、T、R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H2O、H2S、CH4,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硫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烷的,分子间作用力较甲烷的强,故硫化氢的沸点高于甲烷的,故沸点H2O>H2S>CH4,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
D.由H、C、O、Na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仅仅为NaHCO3,可能为有机盐且含有羧基,溶液不一定为碱性,可能为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D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有机物,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1g C3H6、1g 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据图形判断M气体可能是( )
A. | SO2 | B. | CO2 | C. | C3H8 | D. | CO和N2 |
4.按系统命名法,下列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 2一甲基丁烷 | B. | 2一甲基丙烷 | C. | 2,2一二甲基丙烷 | D. | 2一乙基丙烷 |
14.可逆反应 2A(s)+3B(g)?C(g)+2D(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增加A的量,B的转化率提高 | |
B. | 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v(正)、v(逆)均不变 | |
C. | 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 |
D. | 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
1.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气体R,且吸收多余的R,则R是( )
A. | CH4 | B. | NH3 | C. | HCl | D. | O2 |
18.现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已知BA5为离子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
(2)B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纺锤形.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4)G位于ⅦB族d区,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5)DE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6)C和F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Mg>K(用元素符号表示)
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
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I1=738kJ/mol I2=1451kJ/mol I3=7733kJ/mol I4=10540kJ/mol |
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
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
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
G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
(2)B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纺锤形.
(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4)G位于ⅦB族d区,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5)DE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6)C和F的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Mg>K(用元素符号表示)
19.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水与冰 | B. | CH4和CH3CH3 | C. | 与 | D. | 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