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Na<Mg<Al | B. | 酸性强弱:H2CO3<H2SiO3<HNO3 | ||
C. | 热稳定性:HF>HCl>HBr | D. | 非金属性强弱:P>S>Cl |
分析 A.根据同周期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解答;
B.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判断;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D.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解答 解:A.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Al<Mg<Na,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i<C<N,则酸性强弱:H2SiO3<H2CO3<HNO3,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即热稳定性:HF>HCl>HBr,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强弱:P<S<C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运用递变规律解题要判断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才能正确运用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已知X、Y为同周期元素,且第一电离能X<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负性:X<Y | |
B. | 周期表中,X可能在Y的右边 | |
C. | 若X与Y形成化合物,则X显正价,Y显负价 | |
D.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强于HnX |
19.如图所示,在较高温度时,钾、氧两元素形成的一种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 KO2 | B. | K2O2 | C. | K2O3 | D. | K2O |
6.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表,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Na2O | Na | AlF3 | AlCl3 | Al2O3 | BCl3 | CO2 | SiO2 |
920℃ | 97.8℃ | 1 291℃ | 190℃ | 2 073℃ | -107℃ | -57℃ | 1 723℃ |
A. | 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 |
B. |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 |
C. | 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 |
D. | 同族元素的氧化物不可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
16.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 ||||
C. | D. |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 | KBr | B. | N2 | C. | HBr | D. | NaOH |
20.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FeCl_{3}\;}}{\;}$2H2O+O2↑.
(2)实验①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编号 | 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 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1~2 滴1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
② |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5%H2O2溶液和 5mL10%H2O2溶液 | 试管A、B中均未见气泡产生 |
(2)实验①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1.下列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某实验过程中得到一定量的碘水,可用裂化汽油从碘水中萃取出碘 | |
B. | 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焦油和石油化工中的催化重整 | |
C. | 常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 |
D. | 乙烯是轻质油裂解的产物,其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