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 0.1 mol•L-1NH4A溶液显中性,说明HA为弱电解质 | |
B. | 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C. | Na、Al、Fe三种单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水反应生成H2和相应的碱 | |
D. | 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
分析 A.NH4A为铵盐,因铵根离子水解,且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根离子也水解;
B.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被氧化生成Fe3+、I2;
C.铁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
D.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解答 解:A.NH4A为铵盐,因铵根离子水解,且溶液显中性,说明酸根离子也水解,则HA为弱电解质,故A正确;
B.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被氧化生成Fe3+、I2,转移3mol电子,数目为3NA,故B错误;
C.铁与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故C错误;
D.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无论呈酸性还是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离子共存、电解质的电离、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戊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 |
B. | 乙烷,乙醇和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
C. |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碳酸钠溶液加以区别 | |
D. |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
8.将1mol CH4和一定物质的量的Cl2混合均匀,以漫散光照射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后CH4与Cl2均无剩余,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烃,参加反应的Cl2物质的量为( )
A. | 1.5mol | B. | 2mol | C. | 2.5mol | D. | 4mol |
15.已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铁与铝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是3NA | |
B. | 18g重水(D2O)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 |
C. | pH=2的醋酸加水稀释到10倍后,溶液中H+数目大于0.001NA | |
D. | 标准状况下,NA个CH3OH分子的体积约是22.4L |
5.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Al3+、NH4+、Cl-、HCO3- | B. | Na+、NO3-、SO42-、I- | ||
C. | Na+、Mg2+、Cl-、SO42- | D. | Fe3+、K+、Cl-、NO3- |
12.实验室从含碘废液(含有H2O、CCl4、I2、I-等)中回收碘,操作过程如下:
(1)向废液中加入Na2SO3 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I2+H2O=2I-+SO42-+2H+.
(2)“氧化”操作在三颈烧瓶中进行(如图一),将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实验用水浴控制在4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
(3)某研究小组用图二装置对Cl2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发现通入Cl2一段时间后,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Cl2,则溶液黄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研究小组对所得无色溶液中碘元素的存在形态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没有I2形态;假设二:没有I-形态;假设三:有IO3-形态.
①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成立(试剂自选).
②若假设三成立,请写出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I2+5Cl2+6H2O=10Cl-+2IO3-+12H+.
(4)该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对加碘盐中KIO3含量测定的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加碘盐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00mL待测溶液.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试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
已知:IO3-+5I-+6H+=3H2O+3I2,I2+2S2O32-=2I-+S4O62-.测定时,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由测定数据可求得该样品中含KIO3的质量分数为$\frac{21.4CV}{6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Mr(KIO3)=214 ).
②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用此种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往往偏高,其原因是受空气的影响,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4I-+O2+4H+=2I2+2H2O.
(1)向废液中加入Na2SO3 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I2+H2O=2I-+SO42-+2H+.
(2)“氧化”操作在三颈烧瓶中进行(如图一),将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实验用水浴控制在4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
(3)某研究小组用图二装置对Cl2与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发现通入Cl2一段时间后,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Cl2,则溶液黄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研究小组对所得无色溶液中碘元素的存在形态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没有I2形态;假设二:没有I-形态;假设三:有IO3-形态.
①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成立(试剂自选).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假设一成立 |
(4)该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对加碘盐中KIO3含量测定的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加碘盐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00mL待测溶液.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试液,用c mol•L-1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
已知:IO3-+5I-+6H+=3H2O+3I2,I2+2S2O32-=2I-+S4O62-.测定时,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由测定数据可求得该样品中含KIO3的质量分数为$\frac{21.4CV}{6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Mr(KIO3)=214 ).
②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用此种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往往偏高,其原因是受空气的影响,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4I-+O2+4H+=2I2+2H2O.
7.下列物质加入或通入溴水中,水层不能变成无色或接近无色的是( )
A. | 镁粉 | B. | 碘化钾 | C. | 苯 | D. | 四氯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