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苯甲酸乙酯(C9H10O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已知(Mr=122)(Mr=150)
颜色、状态 | 沸点(℃) | 密度(g•cm-3) | |
苯甲酸* | 无色、片状晶体 | 249 | 1.2659 |
苯甲酸乙酯 | 无色澄清液体 | 212.6 | 1.05 |
乙醇 | 无色澄清液体 | 78.3 | 0.7893 |
环己烷 | 无色澄清液体 | 80.8 | 0.7318 |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g苯甲酸、25mL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所示装好仪器,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反应时环己烷-乙醇-水会形成“共沸物”(沸点62.6℃)蒸馏出来.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原来的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
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物进行蒸馏(装置如图所示),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
(2)反应结束的标志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C.
A.65~70℃B.78~80℃C.85~90℃D.215~220℃
(4)若Na2CO3加入不足,在步骤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关于步骤④中的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D.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
(7)该实验的产率为90%.
分析 (1)减少生成物能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根据分水器中水位判断;
(3)温度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时,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要使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则温度应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所以温度应低于212.6℃,但要使乙醇和环己烷蒸馏出,所以温度应高于乙醇和环己烷的沸点;
(4)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因为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所以可能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
(5)分流漏斗的使用方法,必须将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而且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只有这样液体才能顺利流下;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蒸馏烧瓶、温度计,由此分析解答;
(7)实验的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解答 解:(1)分离器分离出生成的水,减少生成物从而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故答案为:分离产生的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2)当该反应完成后,就不再生成水,则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故答案为:分水器中的水层不再增加时,视为反应的终点;
(3)温度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时,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要使苯甲酸乙酯不被蒸馏出,则温度应低于苯甲酸乙酯的沸点,所以温度应低于212.6℃,但要使乙醇和环己烷蒸馏出,所以温度应高于乙醇和环己烷的沸点80.8,故答案为:C;
(4)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因为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所以可能是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加热升华产生白烟,故答案为: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分流漏斗的使用方法,必须将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而且放出液体时,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只有这样液体才能顺利流下,故选:A D;
(6)蒸馏时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冷凝管、接收器、锥形瓶、蒸馏烧瓶、温度计,故答案为:蒸馏烧瓶,温度计;
(7)12.20g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frac{12.20g}{122g/mol}$=0.1mol,而生成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12.86mL×1.05g•ml-1=13.503g,物质的量为:$\frac{13.503g}{122g/mol}$=0.11mol,所以实验的产率=$\frac{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frac{0.1}{0.11}$×100%=90%,故答案为:90%.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反应结束的判断标志,为易错点.
A. | C3H8 | B. | C4H10 | C. | C5H8 | D. | C6H12 |
A. | NaHSO4(熔融)═Na++H++SO42- | B. | NaHCO3═Na++H++CO32- | ||
C. | CH3COOH?CH3COO-+H+ | D. | H2CO3?2H++CO32- |
离子 | 开始沉淀时的pH | 完全沉淀时的pH |
Fe2+ | 7.6 | 9.7 |
Fe3+ | 2.7 | 3.7 |
Al3+ | 3.8 | 4.7 |
Mn2+ | 8.3 | 9.8 |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锰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MnO2═MnSO4.
(2)浸出液的pH<2,从上述流程看,可能的原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发生反应:SO2+H2O=H2SO3,生成的H2SO3部分电离:H2SO3?H++HSO3-(用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MnO2+2Fe2++4H+═Mn2++2Fe3++2H2O.从表中数据来看,能不能取消“加入二氧化锰”的步骤?原因是不能,pH=9.7时Fe2+才完全沉淀,而pH=8.3时Mn2+已经开始沉淀.
下列试剂能替代二氧化锰的是A(填序号).
A.双氧水 B.氯水 C.高锰酸钾溶液 D.次氯酸钠
(4)有同学认为可以用碳酸锰(MnCO3)或氢氧化锰[Mn(OH)2]替代石灰乳,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简述理由:同意,铁离子、铝离子水解程度比锰离子大,加热碳酸锰或氢氧化锰与氢离子反应,促进铁离子、铝离子水解,进而转化为沉淀,再通过过滤除去.
(5)从含硫酸锰的滤液中提取硫酸锰晶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利用滤渣能提取高纯度的铁红,简述其操作过程:将滤渣溶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灼烧可得氧化铁.
A. | 现需90mL1.0mol/LNaOH溶液,称取3.6gNaOH固体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 |
B. | 测定溶液 pH的实验中,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测定结果偏高 | |
C. | 中和热实验测定中,缓慢地将NaOH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 |
D. |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标准液滴定前无气泡而滴定后有气泡--测定结果偏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