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氯气溶于水形成如下平衡:Cl
2+H
2O?HCl+HClO,
(1)向氯水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c (HCl)变小、c(HClO)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32-+2H
+=H
2O+CO
2↑.
(2)将氯水光照,c(HCl)变大、c(HClO)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HClO
光照–––––2HCl+O
2↑.
分析 (1)盐酸溶液酸性大于次氯酸,向氯水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次氯酸不反应,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进行;
(2)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氯水中平衡正向进行,HCl浓度增大,次氯酸浓度减小;
解答 解:(1)盐酸溶液酸性大于次氯酸,向氯水中加入几滴碳酸钠溶液,少量碳酸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H2O+CO2↑,次氯酸不反应,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平衡正向进行,HCl浓度减小,HClO浓度增大.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CO32-+2H+=H2O+CO2↑;
(2)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氯水中Cl2+H2O?HCl+HClO,平衡正向进行,HCl浓度增大,次氯酸分解浓度减小;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2HClO光照–––––2HCl+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酸性强弱的理解应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工业上常回收冶炼锌废渣中的锌(含有ZnO、FeO、Fe2O3、CuO、Al2O3等杂质),并用来生产Zn(NO3)2•6H2O晶体,其工艺流程为: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 Al(OH)3 | Fe(OH)3 | Fe(OH)2 | Cu(OH)2 | Zn(OH)2 |
开始沉淀的pH | 3.3 | 1.5 | 6.5 | 4.2[ | 5.4 |
沉淀完全的pH | 5.2 | 3.7 | 9.7 | 6.7 | 8.0 |
(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锌的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或增大硝酸浓度、将锌废渣粉碎等).
(2)上述工艺流程中多处涉及“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在“除杂I”步骤中,需再加入适量H
2O
2溶液,H
2O
2与Fe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H
2O
2+2H
+=2Fe
3++2H
2O,为使Fe(OH)
3、Al(OH)
3沉淀完全,而Zn(OH)
2不沉淀,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为5.2~5.4.当pH=5时,溶液中c(Fe
3+)=2.6×10
-12 mol•L
-1.(常温下Ksp[Fe(OH)
3]=2.6×10
-39).检验Fe
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静置片刻,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
3+沉淀完全.
(4)加入Zn粉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Cu
2+.“操作A”的名称是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