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MgSO4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用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
(3)试剂②可以选用盐酸;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2H+=Mg2++2H2O;
(4)电解熔融MgCl2制备单质镁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Mg+Cl2↑.
分析 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氯化镁溶液,通过浓缩蒸发,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
(1)利用复分解反应及MgSO4转化为Mg(OH)2时阴离子的变化来选择试剂,需要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沉淀;
(2)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利用溶解性的差异来分析;
(3)根据框图从氢氧化镁到氯化镁的反应分析,需要加入盐酸溶解;
(4)根据题目中提供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解答,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
解答 解:(1)使MgSO4转化为Mg(OH)2,应选择碱,在转化中不引入新的离子,则试剂①选择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NaOH;Mg2++2OH-=Mg(OH)2↓;
(2)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所以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从氢氧化镁到氯化镁,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所以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故答案为:盐酸;Mg(OH)2+2H+=Mg2++2H2O;
(4)氯化镁电解为分解反应,产物为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Mg+Cl2↑,故答案为:MgCl2(熔融)$\frac{\underline{\;通电\;}}{\;}$Mg+Cl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流程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 | |
B. | 油脂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 |
C. |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 | |
D. | 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19.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铀和重水等核能开发中的重要原料 | |
B. |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
C. |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
D. | 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通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
16.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
A. | ①是CCl4,②是苯,③是酒精 | B. | ①是酒精,②是CCl4,③是苯 | ||
C. | 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 | D. | ①是苯,②是酒精,③是CCl4 |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油的裂化、油脂的硬化、煤的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 |
B. |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均属于还原性糖 | |
C. | 淀粉、纤维素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
D. | Al2O3、Al(OH)3、氨基酸均为两性化合物,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
13.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 |
B. | 向试管a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 |
C. |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 |
D. | 反应结束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试管b中的混合液 |
20.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A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原子轨道呈纺锤形形.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所画的B电子排布图如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泡利原理.
(3)F位于第三周期第ⅦB族d区,其基态原子有25种运动状态.
(4)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检验E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
(5)若某金属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则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12,该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四种基本堆积方式中的面心立方堆积.若已知该金属的原子半径为d c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M}{4\sqrt{2}{d}^{3}{N}_{A}}$g•cm-3(用字母表示).
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 |
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 |
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
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
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
F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所画的B电子排布图如图,违背了泡利不相容泡利原理.
(3)F位于第三周期第ⅦB族d区,其基态原子有25种运动状态.
(4)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检验E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
(5)若某金属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则晶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12,该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四种基本堆积方式中的面心立方堆积.若已知该金属的原子半径为d c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M}{4\sqrt{2}{d}^{3}{N}_{A}}$g•cm-3(用字母表示).
18.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 | |
B. | 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 | |
C. | 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 | |
D. | 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