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以粗硅(含铁、铝等杂质)为原料工业上有以下两种制备高纯硅的工艺.
已知:SiCl4沸点57.5℃,遇水强烈水解:SiHCl3沸点31.5℃,且能与H2O强烈反应,并在空气中易自燃,300℃时FeCl3、AlCl3均能升华.
(1)为鉴定粗硅中含有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研磨后用稀盐酸溶解,并取上层清液加入下列试剂中的bd(填字母).
a.碘水  b.氯水  c.Na2SO3溶液 d.KSCN溶液
常温下SiHCl3和SiCl4均为液体,上述流程中操作①为蒸馏.
(2)实验室用如图1装置制备SiCl4(反应温度在400℃~500℃).

①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l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广口瓶.实验开始应先点燃A(填”A“或”D“)装置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另一酒精灯.
②E处收集装置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请你分别指出两套装置的不足之处甲方案未用冷却液冷却易损失SiCl4,乙方案进气管c太细易堵塞.为使甲装置易于收集产物,则需对装置进行的改进为甲方案中的广口瓶浸入盛有冷却液的水槽中(用文字表达).
(3)SiHCl3与过量H2制备纯硅的装置如图2(热源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装置B中的试剂是浓硫酸(填名称),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使进入烧瓶的液态SiHCl3变为气体.实验中先让稀硫酸与锌粒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热C、D装置的理由是让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SiHCl3水解和自燃,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frac{\underline{\;高温\;}}{\;}$Si+3HCl.

分析 (1)由于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滴入KSCN、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粗硅中含有铁单质;
常温下SiHCl3和SiCl4均为液体,二者互溶,沸点相差较大,采取蒸馏法进行分离;
(2)利用图1装置制备SiCl4,SiCl4遇水强烈水解,制备装置应干燥,A装置制备氯气,B装置吃饭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HCl,C装置充分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与Si在D装置中反应生成SiCl4,SiCl4沸点57.5℃,反应得到SiCl4蒸汽,应进行冷却收集,未反应的氯气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由于SiCl4遇水强烈水解,F装置可以吸收尾气Cl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广口瓶.
①实验开始应先制备氯气,并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进行合成SiCl4的反应;
②甲方案未用冷却液冷却易损失SiCl4,乙方案进气管c太细易堵塞,将甲方案中的广口瓶浸入盛有冷却液的水槽中;
(3)图2中,A装置制备氢气,B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氢气,防止SiHCl3与水反应,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使进入烧瓶的液态SiHCl3变为气体,实验中应先通入一定时间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SiHCl3水解和自燃,在D装置中发生置换反应得到Si与HCl.

解答 解:(1)由于Fe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滴入KSCN溶液与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粗硅中含有铁单质;
常温下SiHCl3和SiCl4均为液体,二者互溶,沸点相差较大,采取蒸馏法进行分离,
故答案为:bd;蒸馏;
(2)利用图1装置制备SiCl4,SiCl4遇水强烈水解,制备装置应干燥,A装置制备氯气,B装置吃饭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HCl,C装置充分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与Si在D装置中反应生成SiCl4,SiCl4沸点57.5℃,反应得到SiCl4蒸汽,应进行冷却收集,未反应的氯气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由于SiCl4遇水强烈水解,F装置可以吸收尾气Cl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广口瓶.
①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Cl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广口瓶;实验开始应先制备氯气,并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SiCl4水解,再进行合成SiCl4的反应,实验开始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Cl2,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广口瓶;A;
②甲方案未用冷却液冷却易损失SiCl4,乙方案进气管c太细易堵塞,为使甲装置易于收集产物,将甲方案中的广口瓶浸入盛有冷却液的水槽中,
故答案为:甲方案未用冷却液冷却易损失SiCl4,乙方案进气管c太细易堵塞;甲方案中的广口瓶浸入盛有冷却液的水槽中;
(3)图2中,A装置制备氢气,B装置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氢气,防止SiHCl3与水反应,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使进入烧瓶的液态SiHCl3变为气体,实验中应先通入一定时间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SiHCl3水解和自燃,在D装置中发生置换反应得到Si与HCl,反应方程式为:SiHCl3+H2$\frac{\underline{\;高温\;}}{\;}$Si+3HCl,
故答案为:浓硫酸;使进入烧瓶的液态SiHCl3变为气体;让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SiHCl3水解和自燃;SiHCl3+H2$\frac{\underline{\;高温\;}}{\;}$Si+3HCl.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了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物质的分离提纯、对装置与操作的分析评价等实验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明确原理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白、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湿法工艺制取过氧化尿素是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CO(NH22+H2O2 $\frac{\underline{\;30℃\;}}{\;}$CO(NH22•H2O2△H<0.过氧化尿素的部分性质如下:
分子式外观热分解温度熔点溶解性
CO(NH22•H2O2白色晶体45℃75-85℃易溶于水、有机溶剂
湿法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反应温度需控制在适当温度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产品易分解,致使活性氧含量降低,温度也不能过低的原因是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且反应体系制冷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2)若欲从母液中分离出H2O2和尿素,可采用的操作是减压蒸馏、结晶.
(3)干法工艺制取过氧化尿素的方法是:采用高浓度双氧水水溶液喷雾到无水尿素固体上进行反应,水和反应热通过流态床移去而得到干燥的过氧化尿素产品.
比较干法与湿法两种工艺,你认为干法工艺的优点是:流程短,工艺简单(答出一点即可),干法工艺的缺点是:双氧水浓度高经济效益低,设备复杂等(答出两点即可),湿法工艺的优点是:低浓度双氧水,经济效益高,设备简单易于达到,母液可循环使用等(答出两点即可).
(4)准确称取0.6000g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1mL 6mol•L-1H2SO4,用0.1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0.00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则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78.3%(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6.最常见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正丁醇在浓硫酸共热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图:
+C4H9OH$\stackrel{H_{2}SO_{4}}{→}$ $→_{C_{4}H_{9}OH}^{H_{2}SO_{4}}$
已知:正丁醇沸点118℃,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沸点340℃,酸性条件下,温度超过180℃时易发生分解.
由邻苯二甲酸酐、正丁醇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①向三颈烧瓶内加入30g(0.2mol)邻苯二甲酸酐,22g(0.3mol)正丁醇以及少量浓硫酸.
②搅拌,升温至105℃,持续搅拌反应2小时,保温至反应结束.
③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出.通过工艺流程中的操作X,得到粗产品.
④粗产品用无水硫酸镁处理至澄清→取清液(粗酯)→圆底烧瓶→减压蒸馏,经过处理得到产品20.85g.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步骤②中不断从分水器下部分离出产物水的目的是有利于反应向生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产率.判断反应已结束的方法是分水器中的水位高度基本保持不变时(或者冷凝管中不再有液体滴下).
(2)上述实验可能生成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3、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等(填一种即可)
(3)操作X中,应先用5%Na2CO3溶液洗涤粗产品.纯碱溶液浓度不宜过高,更不能使用氢氧化钠;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产物有什么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stackrel{△}{→}$+2CH3CH2CH2CH2OH.
(4)操作X中,分离出产物的操作中必须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
(5)粗产品提纯流程中采用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沸点较高,高温蒸馏会造成其分解,减压可使其沸点降低.
(6)本实验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式量是278)的产率为5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