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若干种化学物质的流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①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 |
B. | ②中包含制取MgCl2溶液、无水MgCl2及电解熔融状态的MgCl2几个阶段 | |
C. | ③④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 |
D. | 蒸馏法是技术最成熟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海水淡化方法 |
分析 由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得到粗盐、母液,①为粗盐精制,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得到NaCl,NaCl、水、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第②步中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浓缩结晶得到MgCl2•6H2O,再在HCl气流中加热获得无水氯化镁,在HCl气流中加热防止水解,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Mg;第③步将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第④步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第⑤步中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此过程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单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选项中的试剂添加顺序中,钡离子最后无法除去,则加入的药品正确顺序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盐酸,故A错误;
B.第②步中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浓缩结晶得到MgCl2•6H2O,再在HCl气流中加热获得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Mg,故B正确;
C.第③步将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第④步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第⑤步中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故C错误;
D.从海水获得蒸馏水,水的沸点较低,可以通过蒸馏方法获得,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较完善的主要方法是蒸馏法,由消耗能源可知该技术不最具发展前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应用,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易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 |
B. |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 |
C. | 利用二氧化碳等原料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替代聚乙烯塑料 | |
D. | 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利用从泔水中提取的地沟油与甲醇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与石化柴油有本质不同 |
19.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其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⑤ | B. | ⑤④③②① | C. | ③④⑤①② | D. | ②①⑤④③ |
6.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mol/LCuSO4溶液和0.5mol/LNaOH溶液各1mL,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mL40%的乙醛,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 | 充分加热至沸腾 | B. | 加入乙醛太少 | ||
C. | 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 | D. | 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 |
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
B. | 原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 | |
C. | 原子晶体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
D. | 氯化钠晶体熔化时离子键发生断裂 |
3.已知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更大的硬度,且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下列关于该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C3N4晶体是原子晶体 | |
B. | C3N4晶体中,C-N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的C-C键的键长要短 | |
C. | C3N4晶体中每个C原子连接4个N原子,而每个N原子连接3个C原子 | |
D. | C3N4晶体中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
10.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该实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2)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
(3)在滴定的过程中,时左手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球,右手边滴边振荡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至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滴定终点判断),停止滴定,记录滴定管的计数.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l•L-1,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BCD.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5)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frac{25.30×c}{V}$.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红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2)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刻度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
(3)在滴定的过程中,时左手轻轻挤压碱式滴定管的玻璃球,右手边滴边振荡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至锥形瓶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滴定终点判断),停止滴定,记录滴定管的计数.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l•L-1,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6.02 | 25.32 | 25.28 |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5)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frac{25.30×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