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实验室中以粗铜(含杂质)为原料,某种制备铜的氯化物的流程如图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2)上述流程中,所得固体1需要加稀盐酸溶解,其理由是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溶液1可加试剂X用于调节pH以除去杂质,X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C.
a.NaOH b.NH3•H2O c.CuO d.CuSO4
(3)反应②是向溶液2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CuCl白色沉淀.写出制备CuCl的离子方程式:2Cu2++2Cl-+SO2+2H2O$\frac{\underline{\;\;△\;\;}}{\;}$2CuCl↓+4H++SO42-.
(4)现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粗铜反应(铁架台、铁夹省略).
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d、e→h、i→f、g→b.实验中大试管加热前要进行一步重要操作,其操作是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②反应时,盛粗铜粉的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5)在溶液2转化为CuCl2•2H2O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小组同学欲探究其原因.已知:氯化铜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
Cu(H2O)42+(aq)+4Cl-(aq)?CuCl42-(aq)+4H2O(l)
蓝色 绿色
该同学取氯化铜晶体配成蓝绿色溶液Y,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证明溶液中有上述转化关系的是abc(填序号).
a.将Y稀释,发现溶液呈蓝色 b.在Y中加入CuCl2晶体,溶液变为绿色
c.在Y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变为绿色 d.取Y进行电解,溶液颜色最终消失.
分析 粗铜(含杂质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铜,加稀盐酸溶解,形成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再加CuO或氢氧化铜等调节pH,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的固体2为氢氧化铁,溶液2为氯化铜溶液,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Cl,氯化铜溶液在HCl氛围中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
(1)操作①为过滤,过滤操作需要玻璃仪器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2)氯化铜、氯化铁中的金属离子易水解,加入过量的酸可以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用于调节pH以除去溶液1杂质可加试剂具有与酸反应,且不引入Cu2+之外的离子;
(3)铜离子是氧化剂,SO2是还原剂,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和SO42-;
(4)①KMnO4与浓盐酸制取的Cl2含有HCl和H2O,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然后Cl2与Cu反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应先制备氯气,通一段时间排出装置中空气,防止铜被氧气氧化;
②Cu与Cl2反应产生大量棕黄色烟(CuCl2);
(5)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 解:粗铜(含杂质Fe)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铜,加稀盐酸溶解,形成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同时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溶液1中加入X调节溶液pH,得到溶液乙,经过系列操作得到CuCl2•2H2O,故溶液2为CuCl2溶液,则调节pH目的是使溶液中铁离子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除去,试剂X可以为CuO、氢氧化铜等,结合题目信息可知,氯化铜溶液,加少量盐酸,抑制氯化铜水解,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CuCl2•2H2O,再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晶体.
(1)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的固体2为氢氧化铁,所以操作①为过滤,过滤时需要制作过滤器的漏斗、固定仪器的铁架台、引流用的玻璃棒、承接滤液的烧杯,所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烧杯;
(2)氯化铜、氯化铁中的金属离子易水解,直接用水溶液配制溶液会产生浑浊,所以加入过量的酸来溶解氯化铜、氯化铁,以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用于调节pH以除去溶液1杂质可加试剂具有与酸反应,且不引入Cu2+之外的离子,硫酸铜与氢离子不反应,不选,故用CuO或Cu2(OH)或Cu2(OH)2CO3,
故答案为:抑制氯化铜、氯化铁水解;c;
(3)根据信息可知:在加热条件下,SO2与铜离子反应生成CuCl白色沉淀和SO4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2Cl-+SO2+2H2O$\frac{\underline{\;\;△\;\;}}{\;}$2CuCl↓+4H++SO42-;
故答案为:2Cu2++2Cl-+SO2+2H2O$\frac{\underline{\;\;△\;\;}}{\;}$2CuCl↓+4H++SO42-;
(4)①仪器连接顺序:Cl2发生装置→除去HCl气体装置→干燥装置→制备装置→多余Cl2处理装置,KMnO4与浓盐酸制取的Cl2含有HCl和H2O,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除去H2O,然后Cl2与Cu反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l2,防止污染空气,所以按气流方向各仪器接口顺序是:a→d、e→h、i→f、g→b,应先制备氯气,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防止铜被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d、e、h、i、f、g、b;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②Cu与Cl2反应产生大量棕黄色烟(CuCl2),则反应时盛粗铜粉的试管中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故答案为: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5)a.将Y稀释,平衡向作反应移动,溶液呈蓝色,可以能够证明CuCl2溶液中转化关系,故a正确;
b.在Y中加入CuCl2晶体,溶液中Cu(H2O)42+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溶液变为绿色,可以能够证明CuCl2溶液中转化关系,故b正确;
c.在Y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溶液变为绿色,可以能够证明CuCl2溶液中转化关系,故c正确;
d.取Y进行电解,铜离子放电,溶液颜色最终消失,不能可以能够证明CuCl2溶液中转化关系,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方案,涉及对装置的分析评价、物质的分离提纯、对操作的分析评价、含量测定等,注意对题目信息的提取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题目难度较大.
A. | C、Al、P | B. | O、P、Cl | C. | N、Si、S | D. | F、S、Ar |
(1)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若要使锌完全反应,则所需盐酸的最小体积.
完成下列填空:
(1)组装好仪器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分液漏斗的玻璃旋塞,将干燥管的末端浸末在水中,微热锥形瓶,干燥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有回流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
(2)装置①中用NaClO3、Na2SO3和浓H2SO4反应制得Cl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O3+Na2SO3+H2SO4(浓)=2ClO2↑+2Na2SO4+H2O,装置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Na++2OH-+4H2O=2NaClO2•3H2O+O2↑.
(3)装置③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NaOH杂质,从该溶液获得无水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50℃左右蒸发结晶;
②趁热过滤;
③用50℃左右的温水洗涤;
④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步骤③中用50℃左右的温水洗涤的原因是防止产生NaClO2•3H2O晶体.
实验序号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1 | 0.00 | 19.96 |
2 | 3.26 | 23.30 |
3 | 1.10 | 23.40 |
②取25.00mL待测液,用2.0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I2+2S2O32-→2I-+S4O62-),以淀粉溶液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重复滴定3次,测得数据如表所示,则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90.5%.
(5)在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d
a.读取标准液体积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仰视读数
b.配制250mL待测液时,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下降,又补加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c.盛装待测液的滴定管注液前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d.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6)已知常温下Ka(HClO2)=1×10-2、Ka(CH3COOH)=1.75×10-5,则0.1mol/L的HClO2溶液与0.05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lO2-)>c(Na+)>c(H+)>c(OH-).
A. | CH4(g)+2O2(g)═CO2(g)+2H2O(g)△H=-Q1kJ/mol CH4(g)+$\frac{3}{2}$O2(g)═CO(g)+2H2O(g)△H=-Q2kJ/mol | |
B. | S(s)+O2(g)═SO2(g)△H=-Q1kJ/mol S(g)+O2(g)═SO2(g)△H=-Q2kJ/mol | |
C. | H2(g)+Cl2(g)═2HCl(g)△H=-Q1kJ/mol H2(g)+Br2(g)═2HBr(g)△H=-Q2kJ/mol | |
D. | HCl(aq)+NaOH(aq)═+NaCl(aq)+H2O(I)△H=-Q1kJ/mol CH3COOH(aq)+NaOH(aq)═CH3COOHNa(aq)+H2O(l)△H=-Q2kJ/mol |
A. | a、b两点转化率不等,但是化学平衡常数相等 | |
B. | b点转化率为50%,则混合气体中苯乙烯的体积分数为$\frac{1}{3}$ | |
C. | 恒容时加入稀释剂(水蒸气)能减小C6H5C2H5平衡转化率 | |
D. | b点和c点温度和压强相同,故其反应速率也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