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下列操作达不到预期目的是(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
②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2S
③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④苯和硝基苯混合物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A. | 只有①② | B. | 只有③④ | C. | 只有①③ | D. | ①②③④ |
分析 ①分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
②乙炔、H2S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③苯和溴水不反应;
④苯和硝基苯混合物不分层.
解答 解:①分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不能插入受热的液体中,应将温度计水银球在烧瓶的支管口处,故错误;
②乙炔、H2S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不能除杂,应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含有的H2S,故错误;
③苯和溴水不反应,应将苯和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故错误;
④苯和硝基苯混合物不分层,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蒸馏法,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混合物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制备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某化学实验小组想要了解市场上所售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对其进行滴定.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该实验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向锥形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所用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
(2)滴定至终点的判断方法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3)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 刻度
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大于24.60mL.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多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BCD.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该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F.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5)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frac{\frac{25.35mL+25.30mL}{2}×cmol•{L}^{-1}}{VmL}$.
指示剂 | 石蕊 | 甲基橙 | 甲基红 | 酚酞 |
变色范围(pH) | 5.0~8.0 | 3.1~4.4 | 4.4~6.2 | 8.2~10.0 |
(2)滴定至终点的判断方法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或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3)如图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若A与C刻度间相差1mL,A处的 刻度
为25,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应为25.40mL,此时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大于24.60mL.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假设每次所取白醋体积均为VmL,NaOH标准液浓度为c mo1/L,三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消耗NaOH溶液体积/mL | 26.02 | 25.35 | 25.30 |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NaOH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装液前用蒸馏水润洗过,未用标准液润洗
D.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E.该NaOH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F.滴加NaOH溶液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
(5)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该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C=$\frac{\frac{25.35mL+25.30mL}{2}×cmol•{L}^{-1}}{VmL}$.
7.已知铁离子,氯气、溴均为常见的氧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其强弱:
(1)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过量氯气和SCN-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使Fe3++3SCN-?Fe(SCN)3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褪色.
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若溶液颜色变红色.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小组同学另查得资料如下: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上述资料用两步离子方程式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原因BrCl+H2O=HBrO+H++Cl-、Ag++Cl-=AgCl↓.
(1)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 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填具体实验操作) |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下层CCl4层无明显变化.一段时间后CCl4层由无色变为橙色.(填实验现象) |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2>Br2>Fe3+ |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Fe3++3SCN-?Fe(SCN)3 是一个可逆反应. ⅱ.(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
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若溶液颜色变红色.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小组同学另查得资料如下:
ⅲ.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BrCl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它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且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ⅳ.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可形成2个σ键 | |
B. | 将铁制品做炊具,金属键没有被破坏 | |
C. | 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越好 | |
D. | 任何晶体都含化学键. |
5.锗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位置,两者性质很相似.下列关于锗和锗的化合物性质推断正确的是( )
A. | 锗不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 B. | 氢氧化锗有两性 | ||
C. | 氧化锗易溶于水 | D. | 氧化锗的化学式为Ge2O3 |
6.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是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 |
B. |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 |
C. | 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 | |
D. | 锂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