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下列物质中可以根据现象不同区别SO2和CO2气体的物质共有几种(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硫化钠溶液 ③溴水 ④酸性高锰酸钾 ⑤氯化钡溶液 ⑥品红溶液 ⑦氨水.
A. | 3种 | B. | 4种 | C. | 5种 | D. | 6种 |
分析 SO2和CO2气体均为酸性氧化物,但SO2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①二者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②硫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沉淀,二氧化碳不反应,所以能鉴别,故正确;
③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二氧化碳不能,所以能鉴别,故正确;
④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二氧化碳不能,所以能鉴别,故正确;
⑤SO2和CO2均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不能鉴别,故错误;
⑥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现象不同,可鉴别,故正确;
⑦氨水与SO2和CO2均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所以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物质鉴别,把握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二者性质的差异,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乙醛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此反应属于( )
A. | 还原反应 | B. | 氧化反应 | C. | 加聚反应 | D. | 消去反应 |
15.一定条件下反应A(s)+3B(g)?2C(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A的物质的量由20mol(560g)减小到8mol(224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反应物A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0.6 mol•L-1•min-1 | |
B. | 用反应物B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2.4 mol•L-1•min-1 | |
C. | 2v(B)=3v(C) | |
D. | 用生成物C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3.6 mol•L-1•min-1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H>0 kJ/mol表示放热反应,△H<0 kJ/mol表示吸热反应 | |
B. |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所以不可以是分数 | |
C. |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 |
D.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
9.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1)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接触面积 有关.
MnO2 | 触摸试管情况 | 观察结果 |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
粉末状 | 很烫 |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3.5min |
块状 | 微热 |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 30min |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接触面积 有关.
10.部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如表所示:
(1)A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Ⅷ族.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
(3)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4NH3+3O2(纯)$\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
序号 | 元素 | 结构及性质 |
① | A | A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它有两种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35.5 |
② | B |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frac{1}{5}$ |
③ | C | C是常见化肥的主要元素,单质常温下呈气态 |
④ | D | D单质被誉为“信息革命的催化剂”,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
⑤ | E | 通常情况下,E没有正化合价,A、B、C、D、F都能与E形成化合物 |
⑥ | F | F在周期表中可以排在ⅠA族,也有人提出排在ⅦA族 |
(2)B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
(3)F与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的两种化合物X和Y,区别X与Y的水溶液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X、Y各少许置于试管中,再各加入少量的MnO2粉末,迅速产生无色气体的是H2O2,无明显现象的是H2O.
(4)C与E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化学方程式表明这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4NH3+3O2(纯)$\frac{\underline{\;点燃\;}}{\;}$2N2+6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