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工业上以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制备CuSO4•5H2O的主要流程如下:(1)下列装置可用于吸收气体X的是bd(填代号).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泡铜与CO反应来制取粗铜.
①装置B中的药品为碱石灰.
②实验时,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加装药品、通入气体、收集CO检验纯度、点燃酒精灯.
(3)熔渣Y的成分为Fe2O3和FeO,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熔渣中含有FeO.写出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氯水.取少量熔渣,加过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证明熔渣中含有FeO.
(4)向粗铜中加入硫酸和硝酸的混酸溶液制取硫酸铜时(杂质不参加反应),混酸中H2SO4与HNO3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3:2.
(5)用滴定法测定所得产品中CuSO4•5H2O的含量,称取a g样品配成100mL溶液,取出20.00mL,用c mol•L-1滴定剂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剂不与杂质反应),消耗滴定剂b 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则CuSO4•5H2O质量分数为$\frac{750c}{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分析 根据工业制备的流程,黄铜矿在空气中被烧后生成Cu2O、Cu、SO2以及熔渣,然后由Cu2O、Cu制得粗铜最终制得CuSO4•5H2O,所以X是SO2,
(1)气体X是二氧化硫,选择试剂吸收二氧化硫,不能产生新的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结合选项中各物质的性质以及溶解度大小判断;
(2)①粗铜与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剩余CO有毒,需做燃烧处理,在此之前利用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据此解答即可;
②依据该实验的先后顺序回答即可;
(3)若Fe2O3中含有FeO,利用稀酸(非氧化性)溶解后生成的亚铁离子,则具有还原性,而给出的试剂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利用KMnO4溶液褪色来证明;
(4)当硝酸根离子恰好反应时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即可;
(5)根据反应方程式及滴定数据计算出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再计算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分数;根据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分析误差;滴定管需要润洗,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根据工业制备的流程,黄铜矿在空气中被烧后生成Cu2O、Cu、SO2以及熔渣,然后由Cu2O、Cu制得粗铜最终制得CuSO4•5H2O,所以X是SO2,
(1)依据流程图可知X气体是二氧化硫,选择试剂吸收二氧化硫,不能产生新的污染气体,
a、导管未插入液面以下,不能起到吸收作用,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且二氧化硫溶解度较大,先通入到四氯化碳溶液中,起到缓冲气流的作用,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溶解度较大,倒扣的漏斗伸入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c错误;
d、倒扣的圆底烧瓶起到安全瓶的作用,能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bd;
(2)①粗铜与C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剩余CO有毒,需做燃烧处理,在此之前利用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故B中应盛放碱石灰,故答案为:碱石灰;
②组装完仪器,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由于CO点燃容易引起爆炸,故引燃前需验纯,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收集CO检验纯度;
(3)若Fe2O3中含有FeO,利用稀酸(非氧化性)溶解后生成的亚铁离子,则具有还原性,而给出的试剂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使KMnO4溶液褪色,则选择试剂为稀硫酸、KMnO4溶液,操作为取少量固体溶于稀硫酸,然后滴加KMnO4溶液,观察到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含有FeO,
故答案为:取少量熔渣,加过量稀硫酸溶解,向溶液中加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证明熔渣中含有FeO;
(4)当硝酸根离子恰好反应时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最佳,由离子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 可知,反应中消耗2molNO3-,需要8molH+,硝酸电离2mol,另外6mol氢离子由硫酸提供,则硫酸为3mol,所以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故答案为:3:2;
(5)根据方程式可知20.00mL溶液中n(CuSO4•5H2O)=n(EDTA)=c×6×10-3mol;
所以m(CuSO4•5H2O)=c×6×10-3mol×250g/mol=1.5c g,
因此100mL溶液中CuSO4•5H2O的质量为:1.5c×5=7.5cg,所以ω=$\frac{7.5c}{a}$×100%=$\frac{750c}{a}$%,
滴定管需要用所盛装溶液润洗,否则会稀释所装溶液的浓度,导致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frac{750c}{a}$%;高.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关键是提取题中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本题难度中等.
实验 | P2O5/g | 95%乙醇量/mL | 加热方式 |
实验1 | 2 | 4 | 酒精灯 |
实验2 | 2 | 4 | 水浴70℃ |
实验 | 实验现象 | ||
三颈瓶 | 收集瓶 | 试管 | |
实验1 | 酒精加入时,立刻产生白雾,当用酒精灯加热时,有气泡产生,并逐渐沸腾,生成黏稠状液体 | 有无色液体 | 溶液褪色 |
实验2 | 酒精加入时,立刻产生白雾,当用水浴加热时,不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反应瓶内生成黏稠状液体 | 有无色液体 | 溶液不褪色 |
写出实验室用乙醇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如图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导气
(3)实验1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是CH2=CH2(写结构简式)
(4)根据实验1、2可以推断:
①以P2O5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较高温度下或直接加热
②P2O5与95%乙醇在水浴70℃加热条件下(三颈瓶、收集瓶中的液体经检验为磷酸三乙酯)可以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是酯化 反应.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溶解性 | |
环已醇 | 100 | 0.9618 | 161 | 微溶于水 |
环已烯 | 82 | 0.8102 | 83 | 难溶于水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已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B(填正确答案称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检漏;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干燥.
A. | 常温常压下64g SO2含有氧原子数为1NA | |
B.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NA | |
C. | 标准状况下,11.2LSO3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 |
D. | 任何条件下,0.5mol N2含有分子数一定是0.5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