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稀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均为1mol)ZnSO4、Fe2(SO4)3、H2SO4、CuSO4,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下列各图表示溶液中的Fe2+的物质的量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解析试题分析:加入铁粉后发生的离子反应的顺序为:Fe+2Fe3+= 3Fe2+,n(Fe):n(Fe2+)=1:3;再发生反应:Fe+Cu2+=Cu+Fe2+、Fe+2H+=Fe2+ +H2↑, n(Fe):n(Fe2+)=l:1,所以答案A正确。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识图能力。
工业上冶炼金属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2MoS2+7O22MoO3+4SO2;
②MoO3+2NH3·H2O===(NH4)2MoO4+H2O;
③(NH4)2MoO4+2HCl===H2MoO4↓+2NH4Cl;
④H2MoO4MoO3+H2O;
⑤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③、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④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
C.H2MoO4是一种强酸 |
D.利用H2、CO和Al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
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2HI = 2FeCl2+ I2 + 2HCl;
2Co(OH)3 + 6HCl = 2CoCl2 + Cl2↑ + 6H2O
2FeCl2 + Cl2 = 2FeCl3
复分解反应: 2CH3COOH + K2CO3 = 2CH3COOK+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 △3NaCl + NaClO4;
NaClO4△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氧化性(酸性溶液):Co(OH)3 >FeCl3 > I2 |
B.还原性(酸性溶液):FeCl2 > HI > HCl |
C.酸性(水溶液):CH3COOH >H2CO3 >HCN |
D.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可干燥H2、SO2、NH3等气体 |
B.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
C.因海水中含有镁元素,故不需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得到镁单质 |
D.足量的硫单质与64g铜反应,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
已知NO2遇水发生反应:2NO2 + H2O → HNO2 + HNO3。实验证明将NO2通入水中会逸出NO气体,而通入NaOH溶液中则可完全被吸收,通入Na2CO3溶液中只逸出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NO2非常不稳定,其分解产物为NO和H2O |
B.NO2与水的反应机理:NO2先与水发生岐化反应生成HNO2和HNO3,HNO2再分解 |
C.HNO2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
D.N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HNO2和HNO3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
反应①和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均为硫元素被氧化 |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
C.氧化性:MnO2>SO42->IO3->I2 |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胶体:组成物质的直径是否在1nm~100nm之间 |
B.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 |
C.共价化合物:组成化合物的元素是否全部都是非金属元素 |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