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g)+N(g)2R(g)△H<0,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的v(正)小于t2时刻的v(正)

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

C. 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相等

D. 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反应M(g)+N(g)2R(g)H<0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由图可知,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后,逆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同,由此可知,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了一定量的R而增大了R的浓度,由于容器为恒温恒压的故容器体积必然成比例增大,所以在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都减小A. t1时刻的v(正)大于t2时刻的v(正)A不正确;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B正确;C. 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两平衡等效,所以M的体积分数相等C正确;D. 因为温度相同,所以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D正确。本题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硫的很多化合物有重要的作用。

(1)羰基硫(COS)可作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COS和两种硫酸氢盐。则生两种硫酸氢盐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硫化碳水解及部分应用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①已知M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2O32-,则反应Ⅲ中生成S2O3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是反应Ⅲ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与H2产量的关系(Na2S初始含量为3mol)。由图象分析可知,a点时M溶液中除S2O32-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填含硫微粒的离子符号)

(2)H2S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MnO4反应生成S、MnSO4、K2SO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S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25℃时,在0.10mol·L-1的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H2S)+c(HS)=____________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Mn2+、0.10 mol.L-1H2S,当溶液pH=______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3]。

(4)H2S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将烧碱吸收H2S后的溶液加入到如图所示的电解池的阳极区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阳极区发生如下反应:

S2--2e=S↓ (n-1)S+S2-Sn2-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

②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__________

【题目】碳及其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碳原子核外电子有__种空间运动状态,其价电子排布图为__

(2)光气的分子式为COCl2,又称碳酰氯,是一种重要的含碳化合物,判断其分子立体构型为__,其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杂化.

(3)碳酸盐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解,实验证明碳酸盐的阳离子不同,分解温度不同,如下表所示:

碳酸盐

MgCO3

CaCO3

BaCO3

SrCO3

热分解温度/℃

402

900

1172

1360

阳离子半径/pm

66

99

112

135

试解释为什么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碳酸盐的分解温度逐步升高?。 ______________

(4)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60,又名足球烯,是一种高度对称的球碳分子.立方烷(分子式:C8H8结构是立方体:是比C60约早20年合成出的一种对称型烃类分子,而现如今已合成出一种立方烷与C60的复合型分子晶体,该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立方烷分子填充在原C60晶体的分子间八面体空隙中.则该复合型分子晶体的组成用二者的分子式可表示为__

(5)碳的另一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其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则石墨晶胞含碳原子个数为__个.已知石墨的密度为ρg·cm3,C﹣C键长为r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计算石墨晶体的层间距为__cm.

(6)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其中: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试从结构分析___________;硬度大的是___________,其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