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F六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D元素原子的已成对电子总数是未成对电子总数的3倍;E与D处于同一主族;F位于ds区,且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⑴F+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⑵B、C、D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⑶B、C元素的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则B的这种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B、C的这些氢化物的沸点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⑷A、B、D可形成分子式为A2BD的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分子中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1mol该分子中含有键的数目是______。
⑸C、F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C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
【答案】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N > O > C C2H6 氮的氢化物(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 sp2 NA Cu3N 6
【解析】
A、B、C、D、E、F六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是H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占四个原子轨道,则B为C元素;D元素原子的已成对电子总数是未成对电子总数的3倍,则D是O元素,C元素原子序数大于B而小于D,则C是N元素;E与D处于同一主族,则E是S元素;F位于ds区,且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F为Cu元素;
⑴Cu+是Cu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得到的离子,其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亚铜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⑵B、C、D分别是C、N、O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 > O > C,故答案为:N > O > C;
⑶C、N元素的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中均含有18个电子,则B的这种氢化物为C2H6;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N2H4中含有氢键而C2H6中不含氢键,所以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故答案为:C2H6;氮的氢化物N2H4分子间存在氢键;
⑷H、C、O可形成分子式为H2CO的某化合物,为HCHO,该分子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杂化方式为sp2;一个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π键,则1mol甲醛中含有1molπ键,数目为NA,故答案为:sp2;NA。
⑸N、Cu两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Cu原子个数、N原子个数,所以其化学式为Cu3N;该晶胞中N原子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Cu3N;6。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探究I-与Fe2+的还原性强弱 | 向FeCl3稀溶液中依次加入KI溶液、淀粉 |
B | 探究HPO4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 测定0.1 mol·L-1NaH2PO4溶液的pH |
C | 配制0.1 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 | 称取5.1 g邻苯二甲酸氢钾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500 mL容量瓶中定容 |
D | 比较CaCO3和CaSO4的Ksp大小 |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0.1 mol·L-1Na2CO3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Na2SO4溶液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