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18;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
(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A分别与B、C、D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D形成的化合物与A、D、E形成的化合物各属于那类物质?__________写出它们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H C N O Na CH4(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NH3(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H2O(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酸或盐、碱 HNO3+NaOH=NaNO3+H2O(或NH4NO3+NaOHNaNO3+NH3↑+H2O)
【解析】
A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则A为H;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D为O;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有6个电子,则B为C;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C为N;E元素序数小于18,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则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为1,E为Na。
(1)根据分析可知,A为H;B为C;C为N;D为O;E为Na;
(2)H与C、N、O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CH4、NH3、H2O;
(3)A、C、D形成的化合物为HNO3或NH4NO3,属于酸或盐;A、D、E形成的化合物为NaOH,属于碱;硝酸(或NH4NO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NaOH=NaNO3+H2O(或NH4NO3+NaOHNaNO3+NH3↑+H2O)。
【题目】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如下:
3+8HNO3→3+8NO↑+7H2O
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20℃)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醇 | 100 | 0.962 g/cm3 | 25.9℃ | 160.8℃ | 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3.6g,可混溶于乙醇、苯 |
己二酸 | 146 | 1.360 g/cm3 | 152℃ | 337.5℃ | 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
步骤Ⅰ:在如图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6 mL 50%的硝酸(过量,密度为1.310 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 mL环己醇。
步骤Ⅱ:水浴加热三颈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
步骤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90℃水浴加热约10 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步骤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抽滤、洗涤、干燥、称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为__________,使用时要从_________(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先将温度由室温升至50℃左右,再慢慢控制在60℃~65℃之间,最后控制在80℃~90℃,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所用的50%的硝酸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实验中,氮氧化物废气(主要成分为NO和NO2)可以用NaOH溶液来吸收,其主要反应为NO+NO2+2NaOH == 2NaNO2+H2O。其中NaOH溶液可以用Na2CO3溶液来替代,请模仿上述反应,写出Na2CO3溶液吸收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冰水或______洗涤晶体。
(5)通过称量得到产物7.00 g,则本实验产率为__________(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