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小组进行测定某变质的铁铝合金(杂质主要为Al2O3Fe2O3)样品中铁含量,并制备Fe3O4胶体粒子,相关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已知:乙醚[(C2H5)2O]易燃,沸点为34.5度,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在较高的盐酸浓度下,Fe3+HCl、乙醚形成化合物[(C2H5)2OH][FeCl4]而溶于乙醚;当盐酸浓度降低时,该化合物解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II中主要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试剂A最佳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

A.浓硝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双氧水 D.稀盐酸+双氧水

3)步骤II的“一系列操作”包括如下实验步骤,选出其正确操作并按序列出字母:分液漏斗中加水检验是否漏水→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浓盐酸和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a__________d_________

a.左手拇指和食指旋开旋塞放气;

b.用右手压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并用力振摇;

c.静置分层;

d.打开上口玻璃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e.混合两次分液后的上层液体;

f.向下层液体中加入浓盐酸和乙醚并转移至分液漏斗;

4)下列关于步骤Ⅲ和步骤VI的涉及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步骤Ⅲ中蒸馏操作时,为加快蒸馏速度,采用酒精灯大火加热,收集34.5℃的馏分

B.为减少乙醚挥发,在蒸馏操作时,收集乙醚的锥形瓶应放置在冰水浴中

C.步骤VI由混合溶液制得Fe3O4胶体粒子的过程中,须持续通入N2,防止Fe2+被氧化

D.析出Fe3O4胶体粒子后通过抽滤,洗涤,干燥获得Fe3O4胶体粒子

5)步骤IV测定Fe3+方法有多种,如转化为Fe2O3,间接碘量滴定,分光光度法等。

①步骤IV主要作用是测定样品中的铁总含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IV实验时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Fe3+含量,具体过程如下:向25.00mL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为VmL。已知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不考虑Fe3+I-反应限度和滴定操作问题,实际测定的Fe含量往往偏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3+ C b a c d b c e BC 控制步骤V中加入还原剂的用量 空气中的氧气(溶液中的溶解氧)将I-氧化为I2

【解析】

样品溶于有氧化性的试剂A得到Fe3+Al3+,“一系列操作”为乙醚将Fe3+萃取到有机层,通过“一系列操作”将含Fe3+的有机层和Al3+分离,溶液Ⅱ含大量Al3+,溶液Ⅰ加水、蒸馏得到Fe3+溶液,通过步骤Ⅳ测定Fe3+含量,通过步骤Ⅴ还原部分Fe3+,加NaOH溶液得到Fe(OH)3Fe(OH)2的混合物,加热得到Fe3O4胶粒。

(1)由流程可知,溶液Ⅱ的金属离子主要是Al3+,故答案为:Al3+

(2)试剂A将亚铁氧化成Fe3+,浓硫酸和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有毒,污染环境,最好不用,可选双氧水作氧化剂。由“已知”可知:步骤Ⅱ中需浓HCl才能萃取Fe3+,因此步骤Ⅰ最好加浓HCl,综上所述,试剂A最好为浓盐酸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答案为:C

(3)步骤Ⅱ为萃取Fe3+,具体步骤为:分液漏斗中加水检验是否漏水→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浓盐酸和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抖→用右手压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并用力振摇右→左手拇指和食指旋开旋塞放气→静置分层→打开上口玻璃塞,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为提高Fe3+的萃取率,下层液体重复上面的操作,最后将两次上层液混合即为溶液Ⅰ,第二次萃取的下层液即为溶液Ⅱ,故答案为:bacdbce

(4) A.步骤Ⅲ通过加水后,混合体系为FeCl3HCl、乙醚的混合物,温度太高,HCl快速挥发,促进了Fe3+水解,影响步骤Ⅳ测量,A错误;

B.乙醚沸点34.5℃,易挥发,为减少乙醚挥发,在蒸馏操作时,收集乙醚的锥形瓶应放置在冰水浴中,B正确;

CFe2+有较强还原性,加热过程可被氧气快速氧化,为了防止Fe2+被氧化,可持续通入保护气N2C正确;

D.胶粒能透过滤纸,不可能用抽滤,应用渗析、干燥等方法获得胶粒,D错误;

综上所述,BC正确,故答案为:BC

(5)①在步骤Ⅴ中,只有知道样品中铁总含量,才能控制还原剂加多少为合适,即步骤IV主要作用是测定样品中的铁总含量和控制步骤V中加入还原剂的用量,故答案为:控制步骤V中加入还原剂的用量;

②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出:2Fe3+I22Na2S2O3Fe含量偏高,说明I2多了,可能是空气中氧气或溶液中的溶解氧将部分I-氧化成I2所致,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氧气(溶液中的溶解氧)将I-氧化为I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醇等有机溶剂。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已知:①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②实验中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SO2CO2,用12.0g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类别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A中按最佳体积比31加入乙醇与浓硫酸后,A中还要加入几粒碎瓷片,其作用是___。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

2)装置B的作用是作安全瓶,瓶中盛水,除了可以防止倒吸以外,还可判断装置是否堵塞,若堵塞,B中现象是____

3)在装置C中应加入NaOH溶液,其目的是____

4)装置D中小试管内盛有液溴,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洗涤除去;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填操作方法名称)的方法除去。

6)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

7)若实验结束后得到9.4g产品,12—二溴乙烷的产率为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