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把0.4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4 X(g)5 Y(g) n Z(g)6 W(g)2 min 末已生成0.3 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1,计算:前2 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 min末时Y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有机物 HT 能将 Ce3+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该过程可表示为:2Ce3+ (水层)+ 6HT(有机层) 2CeT3 (有机层)+ 6H+(水层) 从平衡角度解释:向 CeT3 (有机层)加入 H2SO4 获得较纯的含 Ce3+的水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酸铁铵矾[Fe2(SO4) 3·(NH4) 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其净水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0.05 mol·L·min1 4 0.175 mol·L1 混合液中加入H2SO4使c(H+)增大,平衡向形成Ce3+水溶液方向移动。 Fe3+ + 3H2O Fe(OH)3(胶体) + 3H+

【解析】

(1)先根据W的物质的量求出X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根据v=计算v(X);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n的值;计算出2minY的浓度变化量,2min末时Y的浓度为Y的起始浓度减去2minY的浓度变化量;

(2)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3)硫酸铁铵矾[Fe2(SO4)3(NH4)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其净水原理是溶解后溶液中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

(1)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n(X)=n(W)=×0.3mol=0.2mol2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X)===0.05mol(L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X)v(Z)=0.05mol(Lmin)-10.05mol(Lmin)-1=4n,解得,n=4;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n(Y)=n(W)=×0.3mol=0.25mol,所以2minY的浓度变化量c(Y)===0.125mol/LY的起始浓度为=0.3mol/L,则2min末时Y的浓度为0.3mol/L-0.125mol/L=0.175mol/L

(2)CeT3(有机层)加入H2SO4获得较纯的含Ce3+的水溶液的原因是混合液中加硫酸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Ce3+水溶液方向移动;

(3)硫酸铁铵矾[Fe2(SO4)3(NH4)2SO424H2O]广泛用于水的净化处理,其净水原理是溶解后溶液中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1)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的有效措施之一。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附剂X,吸附剂X中含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H3AsO3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题图1和题图2所示。

①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0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sO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H3AsO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H3AsO4H2AsO4+H+的电离常数为Ka1,则pKa1=____(pKa1=-lgKa1)。

3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0.1mol/L CH3COONa溶液与0.1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l-)>cCH3COO-)>cOH-

B.含等物质的量的NaX和弱酸HX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X-

C0.1mol/L Na2CO3溶液与0.1mol/L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2cNa+)=3cCO32-)+3cHCO3-)+3cH2CO3

DNa2C2O4溶液与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是二元弱酸):2cC2O42-)+cHC2O4-)+cOH-)+cCl-)=cNa+)+cH+

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______

A.图1表示可逆反应“2X(g) Y(g)△H0”温度T1T2的情形

B.图2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压强比甲压强大

C.图3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图4是向2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滴加pH=11NaOH溶液过程中pH变化曲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