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 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 |
B. | 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的少量乙烯 | |
C. | 苯、溴水、铁粉混合制取溴苯 | |
D. | 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苯 |
分析 A.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溴水和乙醇互溶,苯乙烯和溴能发生加成反应;
B.溴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能溶于苯;
C.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D.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
解答 解:A.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且苯密度小于水,所以苯和溴水混合时溶液分层且上层呈橙色,溴水和乙醇互溶,苯乙烯和溴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所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溴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能溶于苯,所以不能采用过滤方法分离,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B错误;
C.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苯和溴水不反应,故C错误;
D.互不相溶的液体采用分液方法分离,互溶的液体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互溶,所以应该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别、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基本操作能力,明确物质性质的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及其适用条件,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下列有关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于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可用乙醇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 |
B. | 水的沸点为100℃,乙醇的沸点为78.5℃,所以用加热蒸馏的方法使含水乙醇变为无水乙醇 | |
C. | 由于汽油和水不互溶,因此可用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 |
D. | NaCl溶液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用冷却法从热的含少量KNO3的NaCl浓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净的NaCl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 1 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 |
B. | 标况下1 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A/22.4 | |
C. | 1 mol甲基含7 NA个电子 | |
D. | 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
18.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 )
①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②向氢氧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③少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 ④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①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②向氢氧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③少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 ④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②④ | D. | ①④ |
5.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Pd↓+2HC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Pd | |
B. | 题述反应中PdCl2被氧化 | |
C. | 生成22.4L CO2时,转移的电子为2 mo1 | |
D. | 题述反应中CO2为还原产物 |
2.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A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原子轨道呈纺锤形.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所画的B电子排布图如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3)F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族、d区,其基态原子有25种运动状态.
(4)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检验E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
A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少1 |
B元素原子核外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且不与A元素在同一周期 |
C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
D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 |
E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
F在周期表的第七列 |
(2)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所画的B电子排布图如图,违背了泡利原理.
(3)F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ⅦB族、d区,其基态原子有25种运动状态.
(4)CD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其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检验E元素的方法是焰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