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3d能级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为______。
(2)硫酸镍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蓝色溶液。
①[Ni(NH3)6]SO4中SO42-的立体构型是_____。
②在[Ni(NH3)6]2+中Ni2+与NH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______ ,提供空轨道的中心微粒是_____。
③氨的沸点_____(“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______;氨是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
(3)单质铜及镍都是由______键形成的晶体:元素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958kJ/mol,INi=1753kJ/mol,ICu>INi的原因是______。
(4)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晶胞中镍原子与铜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
②若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________nm
【答案】3d84s2 2 正四面体 配位键 Ni2+ 高于 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极性 sp3 金属 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1电子 1:3
【解析】
(1)Ni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结合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据此判断镍元素基态原子3d能级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
(2)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离子空间构型;
②一方提供孤电子对,一方提供空轨道,二者之间形成配位键;
③PH3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增大了物质的沸点,NH3为配位分子,N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形成3个N-H键,杂化轨道数目为4,氮原子采取sp3杂化;
(3)单质铜及镍都属于金属晶体;Cu+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Ni+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1,Cu+的核外电子排布更稳定;
(4)①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Ni、Cu原子数目;
②属于面心立方密堆积,结合晶胞中原子数目表示出晶胞质量,再结合m=ρV可以计算晶胞棱长。
(1)Ni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其价电子为3d84s2,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故答案为:3d84s2;2;
(2)①SO42-中S原子的孤电子对数==0,价层电子对数=4+0=4,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正四面体;
②Ni2+提供空轨道,NH3中N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二者之间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配位键;Ni2+;
③PH3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氨气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更强,增大了物质的沸点,故氨气的沸点高于PH3分子的;NH3中心原子N原子价层电子对为3+1=4,VSEPR模型为四面体,由于含有1对孤电子对,故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N原子采用sp3杂化,故答案为:高于;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极性;sp3;
(3)单质铜及镍都属于金属晶体,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Cu+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Ni+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84s1,Cu+的核外电子排布更稳定,失去第二个电子更难,元素铜的第二电离能高于镍的,故答案为:金属;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镍失去的是4s1电子;
(4)①晶胞中Ni处于顶点,Cu处于面心,则晶胞中Ni原子数目为=1,Cu原子数目为,晶胞中镍原子与铜原子的数量比为1:3,故答案为:1:3;
②晶胞属于面心立方密堆积,晶胞质量质量为,根据,有,得到a=nm,故答案为:。
【题目】某烧碱样品因部分变质含Na2CO3。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用滴定法测定该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资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如下:
酚酞:pH<8.2 无色 8.2<pH<10浅红色 pH>10 红色
甲基橙:pH<3.1红色 3.1<pH<4.4橙色 pH>4.4 黄色
(实验步骤)
I. 迅速地称取烧碱样品0.50g,溶解后配制成100 mL溶液,备用。
Ⅱ.将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零,记录起始读数V0;用碱式滴定管取20.00 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以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一终点(此时溶质为NaCl和NaHCO3),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1;然后再向锥形瓶内滴加2滴甲基橙,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终点,记录酸式滴定管的读数V2。重复上述操作两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1 | 2 | 3 |
V0/ mL | 0.00 | 0.00 | 0.00 |
V1/ mL | 21.72 | 21.68 | 21.70 |
V2/ mL | 23.72 | 23.68 | 23.70 |
(1)步骤I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下列有关步骤I中样品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样品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相同pH的NaOH溶液中的小
b. c(OH-)>c(CO32-)>c(HCO3-)
c. c(H+)+ c(Na+)=c(CO32-)+c(HCO3-)+ c(OH-)
d. 向该溶液中滴加盐酸至第一终点时,n(Cl-)+n(CO32-)+n( HCO3-)+n(H2CO3)=n(Na+)
(3)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溶液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4)滴定至第一终点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判断滴定至第二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___色变为橙色。
(6)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w(NaOH)= 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7)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达到第一终点前,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
b. 记录酸式滴定管读数V1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c. 第一终点后继续滴定时,锥形瓶中有少许液体溅出
【题目】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检验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简单操作是:收集一试管氨气,______________。
(2)往饱和食盐水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和足量的CO2,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过滤后,使余液尽可能析出较多NH4Cl晶体的方法是:再通入足量的NH3、冷却并加入________,请说明这样操作为什么可以析出较多NH4Cl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某NaHCO3晶体中含有NaCl杂质,某同学在测定其中NaHCO3的含量时,称取5.000g试样,定容成100mL溶液,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测定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 待测液(mL) | 0.5000mol/L盐酸溶液的体积(mL) | |
初读数 | 终读数 | ||
第一次 | 20.00 | 1.00 | 21.00 |
第二次 | 20.00 | 如图Ⅰ | 如图Ⅱ |
(3)定容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当滴定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为滴定终点;第二次滴定,从图I图II显示消耗的盐酸溶液体积为_________mL。
(5)该实验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6)若该同学测定结果偏大,请写出一个造成该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