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NO2和N2O4之间发生反应:2NO2 (g) (红棕色)?N2O4g)(无色),如图所示.
(1)曲线X (填“X”或“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若降低温度,则v(正)减慢,v(逆)减慢.(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3)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v(NO2)=0.3mol/(L•s),乙中v(N2O4)=6mol/(L•min),则甲中反应更快.
(4)在0到3min中内N2O4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5)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BCF;
A.v(NO2)=2v(N2O4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X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E. 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生成2n mol的X
F.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消耗2n mol的X.

分析 (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分析;
(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3)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比较;
(4)根据v=$\frac{△c}{△t}$计算反应速率,结合图象计算相关物理量;
(5)根据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组成不变等特征判断.

解答 解:(1)由方程式2NO2 (g) (红棕色)?N2O4g)(无色),可知反应中NO2 的物质的量变化较大,则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答案为:X;
(2)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故答案为:减慢;减慢;
(3)分别测得甲中v(NO2)=0.3mol/(L•s),乙中v(N2O4)=6mol/(L•min),v(NO2)=2v(N2O4)=0.6mol•L-1•min-1=0.01mol/(L•s),则甲反应较快,
故答案为:甲;
(4)v(N2O4)=$\frac{\frac{0.7mol-0.4mol}{2L}}{3min}$=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
(5)A.v(NO2)=2v(N2O4),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错误;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C.X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D.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从反应发生容器中原子总数就不变,所以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错误;
E. 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生成2n mol的X,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错误;
F.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消耗2n mol的X,说明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BCF.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即可解答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9.已知1,2-二氯乙烷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83.5℃,密度1.23g/mL,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乙醇的沸点为78.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捂着装置A中大试管,但几乎不能说明装置是否密闭.请回答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或用手捂)装置A中大试管,若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出现,且移开酒精灯(或松开手)一会儿,导气管中出现一段水柱,则证明不漏气.
(2)向装置A中大试管里先加入1,2-二氯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再加入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并向装置C中试管里加入适量稀溴水.
(3)为了使反应在75℃左右进行,常用的方法是将装置A中大试管放在75℃左右的水浴中加热.
(4)与装置A中大试管相连接的长玻璃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说明1,2-二氯乙烷已发生消去反应的现象是溴水褪色,装置A、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ACH2ClCH2Cl+NaOH$→_{△}^{乙醇}$CHCl=CH2↑+NaCl+H2O或CH2ClCH2Cl+2NaOH$→_{△}^{乙醇}$CH≡CH↑+2NaCl+2H2O,装置CCHCl=CH2+Br2→CHClBrCH2Br或CH≡CH+Br2→CHBr═CHBr或CH≡CH+2Br2→CHBr2CHBr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