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I.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反应进行到10 min时,共吸收热量11.38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进行到20 min时,再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NO2,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测得c(NO2)=0.9 mol/L。
①第一次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1,达到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2,则w1_______w2 (填“>”、“=”或“<”);
②请在图2中画出20 min后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上必须标出“X”和“Y”)________。
II.(1)海水中锂元素储量非常丰富,从海水中提取锂的研究极具潜力。锂是制造化学电源的重要原料。如LiFePO4电池中某电极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该电池的电解质为能传导Li+的固体材料。放电时该电极是电池的____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此电池电解含有0.1 mol/L CuSO4和0.1 mol/L NaCl的混合溶液100 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 mol 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L。
【答案】BN2O4(g) 2NO2(g) △H=+56.9kJ/mol0.9>正FePO4+e-+Li+=LiFePO40.168
【解析】
Ⅰ.(1)A.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容器内的压强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化,故容器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说明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反应过程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C.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在变,故反应混合气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答案为B;
(2)由图1可知,反应物为N2O4,生成物为NO2,反应进行到10min时,N2O4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2mol/L×1L=0.2mol,共吸收热量11.38kJ,反应1molN2O4共吸收热量11.38×5=56.9kJ,则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2O4(g) 2NO2(g) △H=+56.9kJ/mol;故答案为:N2O4(g)2NO2(g) △H=+56.9kJ/mol;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2(NO2)/ c(N2O4) =0.36÷0.4=0.9,故答案为:0.9;
(4)①恒容,充入一定量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减小,故W1>W2,故答案为:>;
②30min时,c(NO2)=0.9mol/L,k=0.92 ÷c(N2O4) =0.9,c(N2O4)=0.9mol/L,20min-30min,N2O4的浓度增加了0.9-0.4=0.5mol/L,故NO2的浓度减少了1mol/L,则20min时,c(NO2)=1+0.9=1.9mol/L,可画出20 min后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答案为:
;
Ⅱ.(1)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Fe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极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FePO4+e-+Li+=LiFePO4,故答案为:正、FePO4+e-+Li+=LiFePO4;
(2)电解含有0.01mol CuSO4和0.01molNaCl的混合溶液100mL,电路中转移了0.02mol e-,阳极:2Cl- -2e- =Cl2↑, 4OH--4e-=2H2O+O2↑,根据电子守恒计算阳极上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氯气0.005mol,氧气0.0025mol,所以阳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0.005mol+0.0025mol)×22.4L/mol=0.168L,故答案为:0.168。
【题目】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反应装置或图像 | 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 | |
A |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 |
B |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 |
C | 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 |
D |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
A. AB. BC. C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