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甲常温下为固体,乙为一黄绿色气体,丙为无色气体.A、B、C、D均为化合物,D为红褐色沉淀,它们之间有下图转化关系.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乙Cl2;BFeCl2
(2)写出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2H2O+O2=4Fe(OH)3.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3)写出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

分析 乙为一黄绿色气体所以为氯气,D为一红褐色沉淀说明D为氢氧化铁,结合转化图D是A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所以A一定是含铁的化合物,推断甲为金属铁,A为氯化铁;A和甲反应生成B,是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了B为氯化亚铁,B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为氢氧化亚铁沉淀,C和丙气体反应生成D氢氧化铁;所以丙为氧气;综合转化关系分析推断个物质的组成和发生的化学反应.

解答 解: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乙为一黄绿色气体直接判断为氯气;D为一红褐色沉淀判断为氢氧化铁;结合甲、乙、丙为常见单质,甲常温下为固体,丙为无色气体.A、B、C、D均为化合物,通过转化关系图逐一分析判断个物质的组成和反应;由D是氢氧化铁可知,A+NaOH→Fe(OH)3,推断A是含铁的氯化物,确定A为FeCl3,甲为Fe;转化图中 A+甲→B,是发生了Fe+2Fe3+=3Fe2+,B+NaOH→C,发生的是Fe2++2OH-=Fe(OH)2↓;C+丙→D,发生的反应是:4Fe(OH)2+2H2O+O2=4Fe(OH)3
综上所述:转化关系中的各物质分别为,
甲:Fe;乙:Cl2;丙:O2;A:FeCl3;B:FeCl2;C:Fe(OH)2;D:Fe(OH)3
依据上述分析和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Cl2;B的化学式FeCl2
故答案为:Cl2;FeCl2
(2)第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反应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故答案为:4Fe(OH)2+2H2O+O2=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3)第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氯化铁和铁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故答案为:Fe+2Fe3+=3Fe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铁及其铁的化合物的 化学性质的应用和现象判断,关键是物质的特殊颜色和特征反应,找到推断物质的题眼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铜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1)储运浓硫酸的铁罐上适合贴上的标志是BD(填序号).
(2)甲同学取6.4g铜片和10mL 18mol•L-1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灰白色沉淀.甲同学为了验证其中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灰白色的固体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沉淀中白色物质溶解,溶液为蓝色.
实验结论:所得灰白色固体的化学式为CuSO4
(3)乙同学还观察到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物质,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回答)S+2H2SO4(浓)$\frac{\underline{\;\;△\;\;}}{\;}$3SO2↑+2H2O.直到最后反应完毕,发现试管中还有铜片剩余.乙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试管中还有硫酸剩余.他这样认为的理由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由浓变稀,稀硫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
方法二
(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H2SO4═CuSO4+H2O.对比甲同学的方案,你认为丙同学的优点是(答两点):①产生等量的硫酸铜,消耗的硫酸更少,②不产生污染物SO2
方案三
(5)丁同学取一块铜片和稀硫酸放在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SO4+Cu+H2O2═CuSO4+2H2O.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