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荒漠一夜

付浩勇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已在大漠的荒滩里跋涉了整整一夜。

他蠕动着苦涩僵硬的舌头,舔了舔嘴唇上叠透的干血泡,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梁,不由回望一眼身后伴随的追敌——晨雾里闪着两点绿光的饥饿的野狼,心里又掠过一阵恐惧和绝望。

他是昨天下晌为了拍摄到沙漠上的绿洲,他离开了驼队,深入到荒滩深处。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沙梁上传来一声凄凉血性的狼嚎声,他回首寻望,蓦然发现了暮色里浮动着两点闪亮的寒光,倏地,疲惫夹带饥饿一同向他袭来……

整整一夜,他别无选择,慌惶地在大漠里奋力向前进。途中,他为补充体力,备带的干粮吃完了,水壶里面水喝干了,肩上压着沉沉的摄影机和行囊背包。但他不忍心将拍到的海市蜃楼般的别致风景一掷了之,那可是他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然而,野狼显然盯上他了,将他视成大漠里惟一的补充营养的佳肴,他只好拼力地在沙漠里走着。他心里明白,在荒漠里,缺水是最大的灾难,野狼同他较量的是毅力和意志,自己若是稍有松懈,在沙梁上倒下,野狼就会冲上前,挥舞双爪,将他撕成碎条,充饥解渴,而他拍摄的荒漠上的别致风景将化为乌有。

他回望野狼时,明显发现野狼的浑身抽搐,脊梁的骨节更加突起,干瘪的肚皮贴在沙土上。喘气声越来越粗重,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长……渐渐地,野狼举步维艰,停下来了。他心里不由掠过一阵狂喜,野狼终于撵不上自己了。少顷,又见到野狼嚎叫一声,转头调向,灰溜溜地往回逃窜,他不由挺直身躯,英雄般地傲立在沙梁上,似乎嘲笑野狼意志的崩溃瓦解。

当野狼的背影逃遁远去,他又一下子瘫倒在沙梁上,他该往哪里走?何方才能寻到驼铃队?哪里才有水源?严重的缺水,他已鼻孔出血,七窍冒烟,四肢乏力。忽而,他转念回想,猝然想到,野狼的转向莫非预告着前方是一条通向大漠腹地的死亡之路,于是,他意识到只有重新振作,尾随野狼,或许才有可能离开大漠,找到驼队,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

他复而挺起疲惫的身躯,沿着野狼逃遁的方向赶去。为了避免同野狼的孤注一掷,他既不能尾随太近,那样会惊扰它;当然又不能太远,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迷失跋涉的方向。

芨芨草是大漠里跋涉者的救命圣草,沙梁坎下,野狼过处,芨芨草已被啃尽;他随踪而来,只好刨出草茎,细嚼取湿。野狼困乏了,停下来回头对峙地盯着他;他也停靠下身,机警地准备应付对野狼的反扑。有多少回,狼跑他奔,狼歇他停。有几阵子,狼的双腿摇摆踉跄,迷迷茫茫地迈步,他就象虚脱一般神情恍惚,晕晕蒙蒙地跟着……

狼撵人整整一夜,人追狼足足一天,又是日头西斜的时分,终于,沙梁坎下出现了一片罕见的沙洲——那是内陆河被沙漠侵袭仅有的一汪清水。

野狼仿佛忘却了疲惫,奋着四蹄奔过去。

他喜出望外,狠狠地咬了一下血唇,忽而,一阵熟悉的驼铃声响过,昨天同行的地质勘探队出现在前方。他顿感泪水漾出眼眶,朦胧中,他看见两名地质队员正端枪向着吸水的野狼瞄准,他声嘶力竭的喊:别打它,没有它,我走不出荒漠,是它救了我的命……

声落枪响,野狼猝然倒在甘泉一般的水边,枯瘦的四肢也懒得一动。

他一个踉跄,向前一个滚翻,昏了过去。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小说中反复强调拍摄”“别致风景的事情,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细腻。请简述作品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中,声落枪响,狼猝然倒下,”“昏了过去。试探究这样结尾的用意。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5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2)从说明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情与辞

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

(选自《谈美·谈文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法直接用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的,这意味着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

B.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

D从常识上讲,情尽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

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

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名言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的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

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啰唆,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0  76992  77000  77006  77010  77016  77018  77022  77028  77030  77036  77042  77046  77048  77052  77058  77060  77066  77070  77072  77076  77078  77082  77084  77086  77087  77088  77090  77091  77092  77094  77096  77100  77102  77106  77108  77112  77118  77120  77126  77130  77132  77136  77142  77148  77150  77156  77160  77162  77168  77172  77178  77186  10914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