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It is pretty well understood controls the flow of carbon dioxide in and out the atmosphere today.

that

when

what

how

【答案】C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本句是一个含有主语从句的复合句。it为形式主语; controls the flow of.为主语从句,而主语从句中缺少主语,引导词只能是what。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被诗打败的人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是那种身披黑斗篷的学生诗人,同当时所有的诗人一样消瘦和缺乏营养。我刚刚出版了诗集《晚霞》,体重比一根黑羽毛还轻。

我同我的朋友们一起走进一家简陋的下等酒馆。那是探戈舞风靡和流氓横行的时代。跳舞突然停止,探戈舞曲就像酒杯砸在墙上似地突然中断。两个臭名昭著的流氓在舞池当中龇牙咧嘴地互相辱骂。当一个上前打对方时,对方就退却,桌子后边的一群音乐迷也随着向后躲闪。那场面就像两个未开化的野人在原始森林的空地上跳舞。

我没有多加考虑就走上前去,不顾自己又瘦又弱,责骂他们:不要脸的坏蛋,狼心狗肺的家伙,下贱的渣滓,别吵大家了,大家是来跳舞的,可不是来看你们演闹剧的!他们吃惊地对看一眼,好像不能相信他们听到的话。身材较矮的那个以前曾是拳击手,他朝我走来,想揍死我。若不是打得极准的一拳猛地把这个猩猩般的汉子打倒在地,他准能达到目的。是他的对手终于决定给他一拳。

当这个战败的斗士被人像搬麻袋似地抬出去时,当坐在桌旁的人向我们递来酒瓶时,当舞女们向我们投来热情的笑声时,那个打出致命一拳的大汉理所当然地想分享这次胜利的欢乐。但是,我严词责骂道:

滚出去!你跟他是一路货!

我的得意时刻不久就结束了。我们穿过狭窄的过道之后,看见一个虎背熊腰的家伙堵住出口——那个被我呵斥的胜利者,他堵住我们的去路,等着进行报复。

老子正等着你呐。他对我说。

他轻轻一推,把我推往一扇门,这时我的朋友们都慌里慌张地跑了。我急忙扫一眼,看看能抓到什么东西进行自卫。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沉重的大理石桌面,铁椅,我都举不起来。没有花瓶,连一根别人忘记带走的不值钱的手杖都没有。

咱们谈谈。那人说。

我明白,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我还想到,他大概像面对一只小鹿的美洲豹,在吞下我之前要打量我一番。我知道,我所能进行的全部自卫,只不过是不让他知道我的恐惧感。我回手也推他一下,但是动不了他一丝一毫。他简直是一堵石墙。

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

您是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吗?他问。

是的。

他低下头,继续说道:我太不幸了!我现在就在自己衷心钦佩的诗人面前,而当面骂我坏蛋的竟是他!

他两手抱着头,继续悲痛地说:我是个坏蛋,跟我打架的那个人是可卡因贩子。我们是世上最卑贱的人。可是,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件纯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未婚妻,我的未婚妻所给予的爱。巴勃罗,您看看她,您看看她的相片。我一定要告诉她,您亲手拿过这张相片。这事儿准会使她高兴。

他把那张笑吟吟的少女的相片递给我。

她是由于您——是由于我们背诵过您的诗才爱我的。他没头没脑地朗诵起来:一个像我一样悲伤的孩子,跪着从你眼睛深处看着我们……”

这时门给撞开了,那是我的朋友们带着武装的援军回来了。我看见一张张惊讶的脸挤在门口。

我缓缓地走出门去。那人独自留下,连姿态都没变,继续朗诵道:为了将要在她血管里燃烧的生命,我这双手不得不杀人。

他,被诗打败了。

(选自《聂鲁达集》)

【注】巴勃鲁·聂鲁达(19O4-1973),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19岁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晚霞》,20岁发表了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只绝望的歌》,奠定了在智利乃至世界诗坛上的地位。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样纯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未婚妻”“她是由于您,是由于我背诵过您的诗才爱我的,说明了爱情的力量要远胜于诗歌。

B.本文在故事情节上一波三折,张弛有度,酒馆中的局面出现紧张——缓和——再次紧张——最后缓和的变化,引人人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C.我急忙扫一眼,看看能不能抓到什么东西进行自卫”“我所能进行的全部自卫,只不过是不让他知道我的恐惧感,从中不难发现的懦弱无助。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那场面就像两个未开化的野人在原始森林的空地上跳舞,生动地描绘出这两个蛮汉的荒唐可笑。

E.本文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作品,却以浓烈的感情和丰富的形象,表现了诗歌对野蛮的胜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2】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说说被诗打败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3】为什么拳击手竟会被诗打败了?试从人物与主旨两方面探究。

答:

【题目】【2000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晚饭花

汪曾祺

(1)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2)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3)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4)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5)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6)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

(7)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8)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9)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10)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11)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12)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13)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14)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15)晚饭花还在开着。

(16)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17)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18)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选自《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注:晚饭花即野茉莉。因其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处处有之,极易繁衍。

【1】王玉英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第四段画线句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说明第五段、最后一段两个画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1)这是李小龙的黄昏。

(2)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这个故事中所寄寓的丰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