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首先我们剪下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将它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可根据原理________,先测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下落的时间.
在测量过程中,发现________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__(大/小)纸锥进行测量,同时可用多次测量球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教室外的课堂也很精彩!探究“速度的变化”同学们就是在跑道上完成实验的,下面是某组同学在课堂上进行米跑实验所记录的甲、乙两同学经过各处时刻的一组数据:
甲 | ||||||
乙 |
请仔细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课前该组同学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们至少应准备________只秒表.
甲、乙两同学谁先跑过处?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甲乙交替领先的场面?为什么?________.
请计算出乙同学米跑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时间 下落的高度大5甲通过40m处甲用时少在40m处,甲在前,到达60m处,乙用时9.20s,甲用时10.50s,故到达此处乙在前,所以出现了交替领先的情况。6.85m/s
【解析】
(1)根据公式来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故答案为:.
(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时间、下落的高度、大.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组同学要在20m、40m、60m、80m、100m处分别计时,所以要准备5只秒表.
(4)到达40m处,甲用时5.50s,乙用时6.20s,甲用时少,甲先跑过40m处;
故答案为:甲、通过40m处甲用时少.
(5)在40m处,甲在前,到达60m处,乙用时9.20s,甲用时10.50s,故到达此处乙在前,所以出现了交替领先的情况.
(6)乙同学跑完100m时,路程s=100m,时间t=14.60s,所以乙的平均速度为
答:乙同学100米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题目】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尚未完成,E应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相连接(选填“B”、“C”或“D”)。完成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很亮,说明存在操作上的错误是。若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3V,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情况的(填写字母)。
A.小灯泡短路 |
B.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
C.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反接 |
D.变阻器滑片接触不良 |
(2)小明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右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功率是瓦。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此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明想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路中的电流跟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于是就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不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