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实验发现,音调由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_____。
②如图,轻敲一音叉后,再重敲此音叉,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答案】频率 长 低 强 振幅
【解析】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①由实验现象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
②由实验现象可知,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强,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题目】探究“碘的升华”时,实验设计方案有如下两种:
甲方案 | 乙方案 |
如图所示,小雨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确的碘升华管加热,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 如图所示,叶子把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发现升华管内出现紫蒸气,于是认为碘发生升华现象。 |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3℃.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这是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_____℃,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现象。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寒露”分别是夏秋、初秋时夜间形成的露水。露水是空气中的_____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