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了解某区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监控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有关问题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
随机抽取甲乙两所学校的 2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
甲 | 91 | 89 | 77 | 86 | 71 | 31 | 97 | 93 | 72 | 91 |
81 | 92 | 85 | 85 | 95 | 88 | 88 | 90 | 44 | 91 | |
乙 | 84 | 93 | 66 | 69 | 76 | 87 | 77 | 82 | 85 | 88 |
90 | 88 | 67 | 88 | 91 | 96 | 68 | 97 | 59 | 88 |
整理、描述数据 :
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
分析数据 :
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
a经统计,表格中m的值是 ___________ .
得出结论:
b若甲学校有 400 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 80 分以上人数为____________ .
c可以推断出 _______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题目】如图,Rt△ABC中,∠C = 90°, P是CB边上一动点,连接AP,作PQ⊥AP交AB于Q . 已知AC = 3cm,BC = 6cm,设PC的长度为xcm,BQ的长度为ycm .
小青同学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青同学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 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的几组对应值;
x/cm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 | 3.5 | 4 | 4.5 | 5 | 6 |
y/cm | 0 | 1.56 | 2.24 | 2.51 | m | 2.45 | 2.24 | 1.96 | 1.63 | 1.26 | 0.86 | 0 |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m的值约为多少cm;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以补全后的表格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 ,y),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①当y > 2时,写出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
②若点P不与B,C两点重合,是否存在点P,使得BQ=BP?(直接写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