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点Q,PQ=4,PE=1.
(1)求∠BPQ的度数;
(2)求AD的长.
【答案】
(1)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C=∠C=60°.
∵在△ABE和△CAD中 ,
∴△ABE≌△CAD.
∴∠ABE=∠CAD.
∵∠BPQ是△ABP的一个外角,
∴∠BPQ=∠ABE+∠BAP=∠CAD+∠BAP=∠BAC=60°.
(2)解:∵BQ⊥AD,∴∠AQB=90°.
又由(1)知,∠BPQ=60°,
∴∠PBQ=30°.
∴BP=2PQ=2×4=8.
∴BE=BP+PE=8+1=9.
又∵由(1)知△ABE≌△CAD,
∴AD=BE=9.
【解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B=AC,∠BAC=∠C=60°.依据SAS可证明△ABE≌△CAD,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ABE=∠CAD,最后结合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2)先求得∠PBQ=30°,然后依据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BP=8,故此可求得BE=9,最后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AD=BE=9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是60°.
【题目】光明中学七(1)班40个同学每10人一组,每人做10次抛掷两枚硬币的实验,想想看“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是否会逐渐稳定下来,得到了下面40个实验结果。
第一组学生学号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两个正面成功次数 | 1 | 2 | 3 | 3 | 3 | 3 | 3 | 6 | 3 | 3 |
第二组学生学号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两个正面成功次数 | 1 | 1 | 3 | 2 | 3 | 4 | 2 | 3 | 3 | 3 |
第三组学生学号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两个正面成功次数 | 1 | 0 | 3 | 1 | 3 | 3 | 3 | 2 | 2 | 2 |
第四组学生学号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两个正面成功次数 | 2 | 2 | 1 | 4 | 2 | 4 | 3 | 2 | 3 | 3 |
(1)学号为113的同学在他10次实验中,成功了几次?成功率是多少?他是他所在小组同学中成功率最高的人吗?
(2)学号为116和136的两位同学在10次实验中成功率一样吗?如果他们两人再做10次实验,成功率依然会一样吗?
(3)怎么计算每一组学生的集体成功率?哪一组成功率最高?
(4)累计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完成下面的“出现两个正面”的频数、频率随抛掷次数变化统计表,如果把这张表画成相应的图,你会看到什么?
抛掷次数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400 |
出现两个正面的频数 | ||||||||
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 |
【题目】在对某社会机构的调查中收集到以下数据,你认为最能够反映该机构年龄特征的统计量是( )
年龄 | 13 | 14 | 15 | 25 | 28 | 30 | 35 | 其他 |
人数 | 30 | 533 | 17 | 12 | 20 | 9 | 2 | 3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方差 D. 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