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数学小组的同学为了解“阅读经典”活动的开展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同学,对他们一周的阅读时间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中位数和众数都是8小时B.中位数是25人,众数是20人
C.中位数是13人,众数是20人D.中位数是6小时,众数是8小时
【答案】A
【解析】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者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解:因数据总数为50,故中位数为第25和26个数据的平均数,而条形统计图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前3组的和为24,前4组的和为44,
故第25和26个数据落在第4组,故中位数是8(小时);
条形统计图中频数最大的对应第四组,故众数是8(小时);
故选:A.
【题目】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摆放,直角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垂直或平行,60°角的顶点在另一个三角尺的斜边上移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变量,能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小林选择了其中一对变量,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林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画出几何图形,明确条件和探究对象;
如图2,在Rt△ABC中,∠C=90°,AC=BC=6cm,D是线段AB上一动点,射线DE⊥BC于点E,∠EDF=60°,射线DF与射线AC交于点F.设B,E两点间的距离为xcm,E,F两点间的距离为ycm.
(2)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 0 | 1 | 2 | 3 | 4 | 5 | 6 |
y/cm | 6.9 | 5.3 | 4.0 | 3.3 | 4.5 | 6 |
(说明:补全表格时相关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4)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DEF为等边三角形时,BE的长度约为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