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如图1,△ABC与△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
(2)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填空:∠AEB的度数为 ;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3)拓展探究
如图3,△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判断∠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AEB的度数为60°;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AD;(3)详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 根据已知条件可知,要想证明BD=CE,可以证明△BAD与△CAE全等. 根据已知条件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叙述,可以得到AB=AC,AD=AE. 由于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均为40°,所以这两个顶角分别减去∠DAC也一定相等. 综合上述条件,利用SAS可以证明△BAD与△CAE全等,进而证明BD=CE.
(2) 根据已知条件不难利用SAS证明△ACD和△BCE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可以得到AD=BE,即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AD. 同理,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DC=∠BEC.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邻补角的相关结论可知,∠BEC=∠ADC=120°.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EB的度数.
(3) 通过两个直角与∠DCB的和差关系可以得到∠ACD=∠BCE,再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不难利用SAS证明△ACD和△BCE全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D=BE.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CM=DM=EM. 综上所述,AE=AD+DE=BE+2CM.
试题解析:
(1) 证明:∵∠BAC=∠DAE=40°,
∴∠BAC-∠DAC=∠DAE-∠DAC,即∠BAD=∠CAE.
∵△ABC与△ADE分别是以BC与D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AB=AC,AD=AE.
∵在△BAD和△CAE中,
,
∴△BAD≌△CAE (SAS),
∴BD=CE.
(2) 本小题应依次填写:60°;BE=AD. 理由如下.
∵△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
∴AC=BC,CD=CE,∠ACB=∠DCE=60°.
∴∠ACB-∠DCB=∠DCE-∠DCB,即∠ACD=∠BCE.
∵在△ACD和△BCE中,
,
∴△ACD≌△BCE (SAS),
∴AD=BE,∠ADC=∠BEC.
∵△DCE为等边三角形,
∴∠CDE=∠CED=60°,
∵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ADC=180°-∠CDE=180°-60°=120°,
∴∠BEC=∠ADC=120°,
∴∠AEB=∠BEC-∠CED=120°-60°=60°.
综上所述,∠AEB的度数为60°;线段BE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E=AD.
(3) ∠AEB的度数为90°;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E=BE+2CM. 理由如下.
∵△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DCE=90°,
∴AC=BC,CD=CE,∠CDE=∠CED=45°.
∵∠ACB=∠DCE=90°,
∴∠ACB-∠DCB=∠DCE-∠DCB,即∠ACD=∠BCE.
∵在△ACD和△BCE中,
,
∴△ACD≌△BCE (SAS),
∴AD=BE,∠ADC=∠BEC,
∵∠CDE=45°,
又∵点A,D,E在同一直线上,
∴∠ADC=180°-∠CDE=180°-45°=135°,
∴∠BEC=∠ADC=135°.
∵∠BEC=135°,∠CED=45°,
∴∠AEB=∠BEC-∠CED=135°-45°=90°.
∵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即CM⊥DE,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CE中,DM=EM.
∵CM⊥DE,∠CDE=45°,
∴△C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M=DM.
∴CM=DM=EM.
∵DE=DM+EM=2CM,
又∵AD=BE,
∴AE=AD+DE=BE+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