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PH值 |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
1 |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 37℃ | 7 | 变蓝 |
2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7 | 不变蓝 |
3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45℃ | 7 | 变蓝 |
4 | 2mL淀粉糊,2mL唾液 | 37℃ | 1.8 | 变蓝 |
5 | 2mL馒头块,2mL唾液 | 37℃ | 7 | 变蓝 |
(2)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实验材料后,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将5支试管一起在不同条件下放置5-10分钟.
(3)试管1和2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4)试管2和3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
(5)试管2和5比较,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6)试管2和4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7)试管2滴加碘液后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分析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2)为研究酶的作用条件,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1号试管与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与3号试管以温度(高温)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与4号试管以PH值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与5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
解答 解:(1)将五支试管中滴加碘液:1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2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3号试管是在45℃条件下进行,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无法正常发挥,淀粉不能转换为麦芽糖,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4号试管是在PH值是1.8的条件下进行,酶的活性也无法正常发挥,所以滴加碘液会变蓝;5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2)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将5支试管一起在不同条件下放置5-10分钟.
(3)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4)2号试管与3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
(5)5号试管内的馒头块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6)2号试管与4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pH值,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7)2号试管遇碘没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完全分解成了麦芽糖.
故答案为:(1)变蓝;不变蓝;变蓝;变蓝;变蓝;
(2)将5支试管一起在不同条件下放置5-10分钟
(3)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4)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的影响
(5)“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6)2;4
(7)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淀粉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以及知道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A. | 按照预定探究方案执行,不作改变 | |
B. | 停止探究,重新制定实验方案 | |
C. | 根据实验情况,不断修订探究计划 | |
D. | 按照预定探究方案执行,根据实验结果再进行修订 |
A. | 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 | |
B. | 蛇和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 |
C. | 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 | |
D. |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
A. | A处神经中枢 | B. | D处传入神经 | C. | C处效应器 | D. | E处感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