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小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蚂蚁一星期后,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活动步骤如下:①取一个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②捕捉10只蚂蚁放入槽内,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③取等量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依次放入槽内四个角落;④每隔30min观察并记录停留在每种食物附近的蚂蚁数目,连续10次。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请分析。
处理馒头的材料 | 蜂蜜 | 醋 | 药水 | 盐水 |
停留的蚂蚁平均数量 | 7 | 1 | 1 | 1 |
(1)进行探究活动前,小王提出的问题是:蚂蚁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捕捉1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步骤③中,分别用蜂蜜、醋、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相等,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除了变量之外,其余条件都______;步骤④连续记录10次数据再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
(3)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4) 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____)
A.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B.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D.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答案】蚂蚁喜欢取食哪种味道的食物? 减小实验的偶然性 相同且适宜(或者相同) 误差 蚂蚁喜欢取食用蜂蜜浸泡过的食物。(或者蚂蚁喜欢取食甜味的食物) C
【解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上述材料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喜欢取食哪种味道的食物?
(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只而不是1只蚂蚁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的偶然性。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步骤③中,分别取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相等,这样做是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步骤④连续记录10次数据再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蚂蚁喜欢吃用蜂蜜泡过的馒头
(4)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蚁后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因此属于社群行为;蚂蚁的这种行为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选项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