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B中固体质量(g)
6.66
5.20
4.80
4.80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CuO +   H2O +   CO2
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10)
C中试剂是(11)。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12),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13)
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14)
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15)
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16)

(10)1    2  1   1(11)无水硫酸铜。
(12)水蒸气和二氧化碳(13)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14)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15)F装置内的液体通过导管倒流入E中,使试管炸裂
(16)不能确定生成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的判断进。

解析试题分析:(10)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Cu2(OH)2CO3→2CuO +1H2O +1CO2
(11)C中试剂的作用是验证反应有水生成,所以应为无水硫酸铜。
(12)实验要验证碱式碳酸铜可在加热的情况下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需要先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除去,因此A中烧碱固体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
(13)t3与t2可知,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说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所以选t3时停止加热。
(14)碳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E中的固体由黑色的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转化为红色的铜。所以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15)先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试管内的温度会降低,装置内气压会随之减小,会吸入F装置内的液体而使试管而骤冷而炸裂。
(16)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则无法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完全反应。如碱式碳酸铜未完全反应,当实验②对其加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样就无法判断②中反应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考点: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学式).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小结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

(5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四瓶长期存放且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组长楠楠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楠楠同学取少量A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楠楠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是碳酸钠溶液。
萍萍同学不同意楠楠的观点,她的理由是(1)                             
经过交流,两人一起制订了新的实验方案: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      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3)                           
过滤后,取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证明了楠楠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
两位同学取B、C、D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两位同学最终区分出了四种溶液。请将B、C、D三瓶溶液中
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上(4)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楠楠和萍萍两位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长处是
(5)                                             。(写一点即可)

(7分)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   ②Ca(NO3)2 +Na2CO3= CaCO3↓+2NaNO3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2  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