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故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14,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8.09-14≈14,故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不符合题意;
D、由“石”字旁可知,硅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钙等反 应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① ②Na2CO3+CaCl2=2NaCl+Ca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敞口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红:氢氧化钠没有变质,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 小黄:氢氧化钠完全变质,请写出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小张: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为 Na2CO3 和 NaOH。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证明小张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适量样品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CaCl2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_____ | 溶液中含有 Na2CO3 |
②取适量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 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_____ | 溶液中含有 NaOH |
(问题反思)①实验操作①中加氯化钙而不加氢氧化钙的原因是:_____;
②若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还可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 ,若有气泡冒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或完全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题目】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铝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时发现:铝和稀盐酸剧烈反应,而和稀硫酸几乎不反应。
写出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铝和稀硫酸为什么几乎不反应?
[猜想与假设]猜想1: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不同;
猜想2: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3: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_____ | _____ | 猜想1错误 |
②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氢离子浓度相等的稀硫酸,分别插入规格相同的打磨的铝丝。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g NaCl晶体 | _____ | 猜想2正确; 猜想3错误 |
[实验反思]
有同学用浓盐酸代替氯化钠证明猜想2正确,他的错误之处是_____。
[实验解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探究金属铝和稀盐酸反应时容器内压强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由图可知,_____(填字母序号)点时铝和稀盐酸反应完全。
(1) 0~50s内AB段压强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
(2) BC段压强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 CD段压强下降的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