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兴趣小组分别用“红磷燃烧法”和“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燃碳法”的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测定密闭容器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1)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任写两点)
(2)写出“燃碳法”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请你在横线上填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 木炭燃烧,发光,放热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 气瓶中的氧气 |
2.待冷却后,再将燃着的(填“棉花”或“蜡烛”)伸入该集气瓶中。 | _____ |
【答案】红磷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物是固体 碳+氧气 二氧化碳(或C+O2CO2)、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或NaOH+CO2→Na2CO3+H2O) 甲 棉花继续燃烧
【解析】
(1)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红磷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磷燃烧后瓶内的气压降低,打开止水夹后,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
(2)“燃碳法”中涉及的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2),氢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水(或NaOH+CO2→Na2CO3+H2O);
(3)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碳),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木炭燃烧后剩余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8%,所以棉花继续燃烧。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 木炭燃烧,发光,放热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
2.待冷却后,再将燃着的棉花伸入该集气瓶中。 | 棉花继续燃烧 |
【题目】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并选择发生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 _____ | _____ | _____ |
高锰酸钾 | _____ | _____ |
(2)如果用固体锌与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备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进,_____出。(填“a”或“b”)。
(3)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a和b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____)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和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红磷燃烧 | 铁丝燃烧 | 蜡烛燃烧 |
现象和分析 | ①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大量热 ③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① 产 生 大 量 五 氧化二磷 ②放出大量热 | 未见火星四射,可能 是 氧 气 浓 度 不足 |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是水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