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和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红磷燃烧 | 铁丝燃烧 | 蜡烛燃烧 |
现象和分析 | ①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大量热 ③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① 产 生 大 量 五 氧化二磷 ②放出大量热 | 未见火星四射,可能 是 氧 气 浓 度 不足 |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是水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是结论,不是现象,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未见火星四射,可能是氧气浓度不足,故C正确;
D、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水雾。蜡烛燃烧时,用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可检验蜡烛燃烧产物有水,故D正确。故选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未,该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粉末和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假设l:黑色粉末是铁粉;假设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假设3:黑色粉末是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
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后加热至充分反应
实验装置图如图
。请你完成如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______ | 假设1成立 |
______ | 假设2成立 |
黑色粉末部分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假设3成立 |
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认假设3成立。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②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
③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
【题目】某兴趣小组分别用“红磷燃烧法”和“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燃碳法”的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测定密闭容器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1)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任写两点)
(2)写出“燃碳法”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14.0%、8.0%和16.0%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请你在横线上填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 木炭燃烧,发光,放热 |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 气瓶中的氧气 |
2.待冷却后,再将燃着的(填“棉花”或“蜡烛”)伸入该集气瓶中。 | _____ |
【题目】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重大,拉瓦锡根据定量实验于1779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后来又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以下是学生们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实验片段,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不相等;猜想二: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丙三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
实验方案 |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请写出甲组同学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锥形瓶底部放细沙的作用_____。
(反思评价)同学们发现乙组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右,所以他们认为猜想1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正确吗?理由是_____。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乙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
(得岀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