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
A. 过量碳粉、灼烧
B. 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
C. 过量稀硫酸
D. 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D
【解析】
A、过量碳粉能与氧气在灼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虽然除去了氧气,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过滤,除去氢氧化铜,虽然除去了氯化铜,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加过量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稀硫酸过量,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可得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如图所示,将两块金属片进行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
(2)用坩埚钳夹住一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较高温度时,轻轻摇晃,发现熔化的铝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资料:铝的熔点660℃,氧化铝的熔点2054℃。)。请解释原因_____。
(实验探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在15%氯化铜溶液中,观察到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且附着红色物质,过一段时间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实验反思)
(1)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结合图1分析,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无色气体是_____(填名称)。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铝、氯化亚铜(CuCl)均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②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③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方案)将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并洗涤干净后,加入浓氨水,沉淀部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 _____ | 该溶液中含有Cl— |
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_____ |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
(1)小组同学将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图2“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对实验进行改进,确证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请你写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是_____。
(2)经过讨论CuCl是Cu与CuCl2化合反应生成。
(思维拓展)
(1)金属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化学电池(如图)。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烧杯中溶液始终无色。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铜与稀硫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B 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
C 烧杯中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
D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某工厂化验室用20%NaOH溶液来中和上图实验前烧杯中的H2SO4,共消耗NaOH溶液20g,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上图烧杯中原来所含H2SO4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下列实验都能探究酸与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从“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角度,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_____________ (填字母) 归为一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A | B在少量的氢氧化铜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加稀硫酸,边加边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 |
(2)我们学习过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高中以后还将学习铁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由此可知,反应物相同时,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生成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