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C为胃酸的主要成份,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D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上述5个反应中共涉及_______种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HCl 补钙剂 Na2CO3+2HCl=2NaCl+H2O+CO2↑ 3
【解析】
C为胃酸的主要成份,C是稀盐酸,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氯化钠,根据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F、G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D高温会生成F,所以D可能是碳酸钙,F可能是二氧化碳,G可能是一氧化碳,A和B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A和B是碳酸钠和氯化钙中的一种,Q、R都是黑色固体,F与R反应生成G为一氧化碳,所以R为碳,G与Q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Q可以为氧化铜;B和C反应产生氯化钠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碳酸钠,C是盐酸,A就是氯化钙,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正确。
(1)C的化学式为HCl ,D是碳酸钙,D的一种用途为补钙剂。
(2)反应②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通过分析可知:反应①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是复分解反应;反应③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水、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反应④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化合反应;反应⑤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不属于反应基本类型,所以共涉及3种基本类型。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如图一装置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然后再将稀盐酸注入三颈烧瓶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设计了图二装置。实验前关闭K,先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然后再打开K,稀盐酸倒流进A中,片刻后停止倒流,A中溶液仍为红色。同学们对反应后A装置中的溶液成分产生了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NaCl、 Na2CO3
猜想二: NaCl、 NaOH
猜想三: NaCl、NaOH、Na2CO3
①上述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②__________________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 ④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3)上述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将溶液的溶质都变为NaCl。他们向装置A中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恰好使红色完全退去,试计算反应后NaCl的质量增加了_______?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 FeO | Fe2O3 | Fe3O4 |
颜色、状态 | 黑色粉末 | 红棕色粉末 | 黑色晶体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否 | 否 | 能 |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 __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