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氟原子、钠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构成氟化钠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具有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Na+、F- 电子层数相同(合理即可)

【解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书写离子符号时,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荷为+,负电荷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如果电荷数是1,则1可以省略。

1)元素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因此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带一个正电,因此钠离子的离子符号是Na+。同理,氟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带一个负电,因此氟离子粒子符号是F-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侯氏制碱法”中的如下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__________

2)向盛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曲线如图。

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若把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换为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该实验,则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________(填“a”、“b”或“c”)点。

3)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SO4可溶性杂质,向溶液中先后加入Ba(OH)2Na2CO3、稀盐酸三种溶液。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①操作Ⅰ和操作Ⅱ都要用到玻璃棒,在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什么__________

②以上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___个。

③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离子间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CaCl2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

④溶液x中除氯化钠之外,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4)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25g,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求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所示),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先被消耗。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成立,冰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条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条褪色顺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_________

猜想1成立,该实验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明明对冰冰的结论表示怀疑,他用图乙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和20%氧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从而证明冰冰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探究2)明明为了验证猜想2,他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O2CO2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O2CO2的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中______(填上方下方)的曲线表示CO2浓度的变化。反应后剩余氧气浓度为15.65%,二氧化碳浓度为1.898%,氧气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不多。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填“A”“B”“C”“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段:_____________BC段: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