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五·一”小长假后,小刚和小敏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他们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猜想】猜想一:没有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敏认为小刚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于是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述实验操作④的名称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
(2)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
(3)步骤⑤中,小敏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
他判断猜想二是正确的。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
B.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不正确 |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但结论正确 |
D.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
(1)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
密封保存的原因 。
(2)下列物质能替代小敏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 溶液。
【提出问题】CO2 +2NaOH = Na2CO3 + H2O
【实验探究】若变质,则生成的Na2CO3其溶液也呈碱性
(1)过滤 引流 (2)使Na2CO3完全反应,排除干扰(或证明并完全除去Na2CO3) (3)D
【交流反思】(1)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 (2)①②
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由于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故不能用酚酞来判断溶液是否变质;
要分离固体和液体,采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
若有碳酸钠,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生成的氯化钠也呈中性,故可根据溶液的PH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用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溶液导致碱性减弱,测定的PH偏小;
【交流反思】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若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只有①②溶液也呈中性,③④溶液呈碱性,会影响实验结果。
考点:氢氧化钠的性质
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
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 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酚酞 | B.CuO | C.Na2CO3 | D.Ba(NO3)2. |
(8分)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猜想①正确 |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_______;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7分)我校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10%”字样(如图所示)。已知它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下列三类物质中的 (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做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 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1)小强取样品少量,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他的判断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小华为了检验该溶液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得出猜想②正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8分)随着人们对酒驾危害认识的加深,司法机关对于酒驾、醉驾的处罚将日趋加重。醉酒的原因是酒中含有的乙醇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交警对呼气酒精检验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遇乙醇会迅速变成蓝绿色。
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酒中的乙醇在微生物作用下能被氧化成乙酸。小刚家有一瓶密封存放的白酒,他想知道该白酒的组成情况,于是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白酒中的溶质主要有哪些?
【查阅资料】材料一:乙醇(C2H5OH),俗称酒精,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以把氧化铜还原为单质铜。
材料二: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提出猜想】猜想1:只有乙醇
猜想2:只有乙酸
猜想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酒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 | | 猜想3成立 |
② | |
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
资料摘要: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足量的原因: 。
(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 。
[方案二] 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 ,再接上装置C和D。
(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目的是 。装置 (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6)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纯碱样品6 g,放入20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 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0 g。试计算: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酸、碱、盐和氧化物的知识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以下是同学们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
(1)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如图是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下列对图中信息的理解或应用错误的是 .
①A表示氢原子核中含有一个质子 ②B是元素的符号 ③C是元素的名称 ④D是原子的质量
(2)盐酸,硫酸和其他的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它们都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们都 ;浓硫酸有 ,故可做干燥剂,但是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因为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氯化钙、硫酸铜等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它们的固体缺不能导电,这是为什么?
(4)水垢主要是由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组成的混合物,同学们分别用稀盐酸和稀硫酸来除去水垢,发现用稀盐酸很快就能将水垢除去,但是用稀硫酸除水垢时,反应会逐渐停止.你认为稀硫酸不能将水垢完全除尽的原因是
(5)为了测定水垢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称取10.0g水垢放入烧杯中,分4次将稀盐酸向烧杯中加入,测得数据如下表:
| 未加稀盐酸时 | 第一次加入10.0g稀盐酸 | 第二次加入10.0g稀盐酸 | 第三次加入10.0g稀盐酸 | 第四次加入10.0g稀盐酸 |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 | 10.0g | 18.9g | 27.8g | 36.7g | 46.7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