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⑴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⑵ 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假设2成立;
⑶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仍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但同时用pH传感器监测烧杯中溶液的pH,所得图像如图3所示: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D点处溶液的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__________;
② BC段主要发生两个化学反应:a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b(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挥发出的HCl气体进入乙烧杯中溶解生成的碳酸钙 b a C 一开始排出来的是空气进入到了乙烧杯中,对pH基本没有影响 CaCl2 和 HCl 2HCl+Ca(OH)2=CaCl2+2H2O
【解析】(1)甲装置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2)【提出假设】由文献资料,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或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可提出假设挥发出的HCl气体进入乙烧杯中溶解生成的碳酸钙;【设计实验】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b→a;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得出结论】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使石灰水产生的浑浊最终变澄清;二氧化碳只能使石灰水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不能最终使其变澄清。(3)①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故AB段pH几乎不变;D点溶液的pH小于5,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的盐酸,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生成的氯化钙,故D点处溶液的溶质主要有CaCl2和HCl;②BC段,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CO2+Ca(OH)2═CaCO3↓+H2O、Ca(OH)2+2HCl═CaCl2+2H2O。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废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②:废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
【设计并进行实验】 I.为验证上面两种猜想哪种正确,甲小组的同学从下面A~E五种药品中选择合适的一种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是正确的。他们选择的药品不可能是__________。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锌粒 D.氧化铁粉末 E.氢氧化钠溶液
Ⅱ.乙小组用一种钠盐溶液进行实验,也证明了猜想②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振荡。 | ____________ | 猜想②正确 |
【探究反思】:实验产生的污染深受人们重视,我们要利用恰当的方法对废液进行处理,实行无害化排放,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题目】锌及其氧化物(ZnO,白色,难溶于水,溶于强酸)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锌的广泛应用
(1)锌被称之为“生命元素”。儿童、青少年如果缺锌严重,将会导致“____ 症”和智力发育不良。经常吃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等含锌的食物有利补“锌”。这里的“锌”是指__________。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锌与铜熔合可形成“黄铜”,它属于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二)活性ZnO制取的探究
【实验方案】工业上用粗氧化锌(含少量FeO)制取活性氧化锌,其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一些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Zn(OH)2 | Fe(OH)2 |
开始沉淀pH | 1.5 | 6.2 | 6.3 |
完全沉淀pH | 3.2 | 8.0 | 9.7 |
【问题探究】
(4)“溶解”前将粗氧化锌粉碎成细颗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溶解”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ZnSO4、____、FeSO4。除铁池中加入适量H2O2,使Fe2+转化为Fe3+;为使溶液中Fe3+全部转化为Fe(OH)3,而Zn2+不形成Zn(OH)2,则应加入氨水控制溶液的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
(6)“沉淀池”中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等操作得纯净固体M,其组成为:aZnCO3·bZn(OH)2·cH2O。
确认固体M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最好选择下列_______,向其中滴入无现象,则已经洗干净。
A.紫色石蕊试液 B.少量稀盐酸 C.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
【组成测定】固体B的组成会影响制得的ZnO的活性。为确定aZnCO3·bZn(OH)2·cH2O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aZnCO3·bZn(OH)2·cH2O受热分解生成ZnO、H2O、CO2三种产物。
(7)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称取35.9 g aZnCO3·bZn(OH)2·cH2O在B装置中进行完全煅烧,测得装置C和D的质量分别增重7.2 g和4.4 g。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8)该实验反应前后均需要通入空气,反应后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9)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上述数据,则生成ZnO的质量为______g;a:b:c=________。
(11)若没有E装置,则测得的a值_______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题目】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试剂,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因__________。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成分进行的探究:
探究一:确定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小强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填一种溶液名称) | 有气泡产生 | ___________ |
探究二:确定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
小刚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氢氧化钠固体部分 变质 |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 _________ |
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有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__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________探究三:定量分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下面是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不同的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小明实验方案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小军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后连接并固定好装置
②打开弹簧夹a,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0g
③关闭弹簧夹a,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瓶内无气泡产生。
④打开弹簧夹a, 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2.2g
实验分析:
(1)在小军实验中A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④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缺装置C,最终所测得氢氧化钠的含量将会________(填“偏高”、“不变” 、或者“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