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胶体原子”,创造新型粒子的方法实际上是将自然界对原子的自然属性运用在了胶体领域中。则回答: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填序号)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甲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与乙可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和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科学家们制造出“自我组装”粒子,采用来实现特殊粒子的组织化,设计出灵活性的三维结构,则这些特殊粒子可用于制造新材料,可运用到哪些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c H2O2 H2O 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或一个H2O2分子比一个H2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制造更加先进的光学器件和陶瓷材料,提高电脑芯片的运行速度等
【解析】
(1)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错误;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正确。
故填:abc。
(2)甲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则甲元素为氢元素,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乙为氧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两种物质为过氧化氢和水,其化学式分别为H2O2和H2O,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或一个H2O2分子比一个H2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3)科学家们制造出“自我组装”粒子,可以制造更加先进的光学器件和陶瓷材料,用来提高电脑芯片的运行速度等。
【题目】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明显现象的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____;B 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 D 和 E 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 探究。
查阅资料得知:CaCl2+Na2CO3=2NaCl+Ca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 和 CaCl2 ;猜想三:NaCl、Ca(OH)2 和 HCl;猜想四: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____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 无现象 | 猜想四 成立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____________。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回答问题。
(1)取两支试管、导管、胶皮管和弹簧夹组成下图装置,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①打开弹簧夹K1、K2,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的白磷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入氧气,试管A白磷燃烧,试管B无明显现象。 ③试管A白磷燃烧后冷却,测得溶液pH=1.65 |
①通入氧气后,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往试管A中的溶液里滴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呈______色。
(2)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中,甲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②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