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电子显微镜下的“胶体原子”,创造新型粒子的方法实际上是将自然界对原子的自然属性运用在了胶体领域中。则回答:

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填序号)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甲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与乙可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科学家们制造出“自我组装”粒子,采用来实现特殊粒子的组织化,设计出灵活性的三维结构,则这些特殊粒子可用于制造新材料,可运用到哪些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c H2O2 H2O 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或一个H2O2分子比一个H2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制造更加先进的光学器件和陶瓷材料,提高电脑芯片的运行速度等

【解析】

1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错误;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正确。

故填:abc。

2)甲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则甲元素为氢元素,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乙为氧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常温下呈液态的两种物质为过氧化氢和水,其化学式分别为H2O2H2O,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或一个H2O2分子比一个H2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3)科学家们制造出“自我组装”粒子,可以制造更加先进的光学器件和陶瓷材料,用来提高电脑芯片的运行速度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做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如图所示。

甲同学用试管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变化。

1)乙同学将AB两试管内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将滤液依次倒入烧杯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烧杯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烧杯溶液中所含离子成分产生兴趣。

(提出问题)烧杯的溶液中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SO42-NO3-

乙猜想:Na+SO42-NO3-Cl-

丙猜想:________

3)(活动与探究)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用试管取少量烧杯中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你认为他的方案________(”)正确。

乙同学另取一只试管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向试管中先依次加入________两种溶液,最后再加入AgNO3溶液,均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了正确结论。烧杯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4)(总结与反思)通过三位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溶液中的待测离子不是一种,且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试剂依次加入,对于先加入的试剂除了要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外,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及目的是________,最后一种加入的试剂只需考虑有明显现象即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