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进行时长颈漏斗内的液面___________________(下降、上升或不变),玻璃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
(2)从微观上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升 1:2 水分子或H2O 2H2O2H2↑+O2↑ 分解反应
【解析】
(1)实验进行时由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将玻璃管内的水排出,导致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a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为氧气,b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其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故属于分解反应。
【题目】KNO3 是制黑火药的重要原料。
①KNO3 属于 ________(填“酸”、“碱”或“盐”)。
②KNO3 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________色。
③下表是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100g 水)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I. 30℃时,KNO3 的溶解度是________g/100g 水。
II. 50℃时,KNO3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III. 80℃时,将一定质量的 KNO3 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80℃时的 KNO3 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 n 的数值为________。
【题目】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1)探究一:蜡烛熄灭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a.铜线圈隔离了可燃物;b.铜线圈隔绝了空气;c.铜线圈吸热,降温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经观察分析同学们否定了猜想a和b,理由是___。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铜圈加热后___ | ___ | 猜想c正确 |
(2)探究二:经过多次上述实验大家发现铜丝表面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炭黑;②___;③炭黑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和水,炭黑不与稀硫酸反应。
讨论交流:铜丝表面产生发炭黑或氧化铜的原因是___(写一条即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许黑色固体至试管中,___ | ___ | 猜想③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