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丁二酮(C4H6O2)可用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丁二酮由四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 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
C. 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
【答案】D
【解析】
A、丁二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构成,选项A不正确;
B、丁二酮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丁二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但是不含氧分子,选项B不正确;
C、在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4=48,氢元素的质量为:1×6=6,氧元素的质量为:16×2=32,故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C不正确;
D、丁二酮C4H6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98%,选项D正确。
故选D。
【题目】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g这种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到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稀盐酸的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8.7g | 7.4g | 6.7g | 6.7g |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在第_____次实验结束时样品中的锌就已完全反应.
(2)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_____.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图1
方案一 方案二
图2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_ | _____ | 有二氧化碳。 |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
b.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c.经过A、B两组同学分别根据方案一、二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两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4)a.上述实验方案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竹节内氧气含量,为什么?_____。(每空1分)
b.为准确测定竹节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查阅资料,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实验做了改进(如图3所示),最终得到图4图象。
观察图4,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图3 图4
Ⅰ_____;Ⅱ_____。
【题目】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下图所示。
同学们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
甲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 |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Fe2O3。 |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乙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_____ |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和Fe2O3。 |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方案中仍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丙同学经过实验测得上述残留固体中含钙物质的总质量为1.6g,滤渣B中CaCO3的质量为1.0g,滤渣C的质量为1.0g。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久置固体的成分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