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 B C 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
微观示 意图 |
A.B的化学式为SO2
B.生成的C为单质
C.参加反应的A和B分子个数比为2:1
D.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8g
【答案】D
【解析】
A是硫化氢,B是二氧化硫,C是硫,D是水,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反应为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和水。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B的化学式为SO2,故A正确;
B、生成的C是硫,为单质,故B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A和B分子个数比为2:1,故C正确;
D、反应的关系式为,则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48g,故D不正确。故选D。
【题目】某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发现,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出现以下现象。继而对氯化钙与两种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Na2CO3 | NaHCO3 | |
现象一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和气泡 |
现象二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现象三 | 产生沉淀 | 无沉淀 |
(查阅资料)
①
②Ca(HCO3)2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一: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现象如下表。
浓度 | Na2CO3 | NaHCO3 |
10%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 |
5%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 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 |
1%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0滴出现浑浊 |
0.5%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52滴出现浑浊 |
实验二:如图进行实验。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
(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补全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H2O。
(4)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一中,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
(6)小组同学发现的资料,现象三的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
【题目】同学对酒精灯内、外焰温度高低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
(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_____。(填“高”或“低”)
实验二: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 焰心 | 内焰 | 外焰 |
平均温度/℃ | 432 | 666 | 520 |
(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论不一致?
(查阅资料)①实验一中木条炭化是木条不完全燃烧的结果。
②锌的熔点为419.5℃,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薄膜,可阻止其内部进一步氧化。
(猜想与假设)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实验一和实验二哪个结论更准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外焰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1将U型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图2是加热后锌丝两端向下弯折的情况。
(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 结论 |
(3)U型锌丝_____(填“上”或“下”)端先发生弯折 | 实验二的结论正确 |
(反思与评价)
(4)U型锌丝加热之前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用砂纸打磨。理由是_____。
(5)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型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加热后铝丝的变化情况_____。(用文字表述或仿照图2画图表示均可)
(6)请阐述用U型锌丝替代细木条的优点_____(答2条)。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N2(O2) | 通过灼热的木炭 |
B | KC1固体(MnO2) |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NO3溶液(CuSO4) |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
D | Cu(NO3)2溶液(HNO3) | 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