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两个银原子:_______;
③五个甲烷分子:_____;
④硫酸根离子:_______;
⑤标出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3Fe2+”中的“3”表示:_______。
【答案】Al 2Ag 5CH4 SO42- 3个亚铁离子
【解析】
(1)①地壳中含量前四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②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两个银原子:2Ag;
③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五个甲烷分子:2CH4;
④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SO42-;
⑤标出KClO3中氧元素为-2价,钾元素为+1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表示为: 。
(2)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3Fe2+”中的“3”表示:3个亚铁离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横坐标 | 纵坐标 |
A |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B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 加入铜粉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C |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 |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D |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 加入水的质量/g | 溶质的质量/g |
A.AB.BC.CD.D
【题目】某化学课堂正在进行,请你参与他们的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
[演示实验]老师按图示连接好装置,加入NaHCO3粉末,点燃酒精灯,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加热,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 ,继续加热至无气体产生后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粉末产生了兴趣。剩余的固体粉末由什么物质组成?
[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固体粉末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_____;
猜想三:Na2CO3.
[实验探究]
(1)方案一: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中,向溶液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摇匀,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小明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猜想一成立。 小组讨论后,大家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方案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步骤一 | 取适量粉末溶于水后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步骤二 | 取步骤一的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2~3 ml. Mg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____成立 |
[评价交流]小华认为步骤二也可以用MgSO4溶液代替MgCl2溶液,大家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
[拓展延伸]请你根据上述实验成果,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