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是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
(2)欲通过实验现象观察A和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前需要向B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Fe Na2CO3 酚酞试液 CaO+H2O=Ca(OH)2 CuSO4+Ba(OH)2=Cu(OH)2↓+BaSO4↓
【解析】
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则A、B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又因为A和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A是稀盐酸,甲是铁,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此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D是碳酸钠;氢氧化钙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说明乙中含有铜离子,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由此可知乙是硫酸铜,丙是氢氧化钡,这是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够生成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能够生成水,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能够生成水,因此E是水。将猜想代入验证,猜想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甲的化学式是Fe;D的化学式是Na2CO3;
(2)欲通过实验现象观察A和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前需要向B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酚酞试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当红色刚刚消失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水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
【题目】从废铝锅上剪下6g铝片(表面被氧化,且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放在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测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
加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烧杯中的质量/g | 26 | 46 | 65.9 | 85.8 | 105.8 |
(1)第5次加入稀盐酸时,烧杯中溶质是
(2)求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分数。
(3)在下图中画出生成H2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4)已被氧化的铝占未被氧化前铝片的质量分数是 。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如图1所示,在透明圆筒形容器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每支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每支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3支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支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支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 甲 | 乙 | 丙 |
熄灭时间/s | 106 | 164 | 199 |
表2 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 |||
熄灭时刻/s | 低处(a1) | 中处(a2) | 高处(a3) |
106 | 19.8 | 19.1 | 18.5 |
164 | 18.9 | 17.7 | x |
199 | 18.6 | 17.1 | 16.5 |
①据表l分析。3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
②表2中,x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179 B 172 C 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优化____。
④纵看表2数据,_____(选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氯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原因是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的依据是____。
【题目】某学习小组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查阅资料可知 Mg、Mg3N2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中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如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将空气通入实验装置,则气流流经装置的顺序是_____(填装置序号)。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通气后,应先点燃_____(填“A”或“B”)装置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B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产物是氮化镁 |
(4)思维拓展: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远大于Mg3N2的质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